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章 城墙工事建设、军队发展方向与手枪们的列装(3/3)

是驳壳枪跳弹严重,连发精度低,而且做工复杂,导致其生产成本太过高昂;对于欧美军队而言,这种枪械当做手枪来用尺寸太大。当成冲锋枪来使却又很难控制其枪口上跳的毛病;另外,驳壳枪如果要全自动射击的话,就需要提前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使用来控制枪口上跳,但是这太过于操作复杂,还携行较难,毕竟扛着这么个大玩意儿上战场,绝对不够折腾的。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关键是在那个时代中,伴随着由于科技进步而导致新式武器的发明与出现,完全体的冲锋枪与稍后出现的全自动步枪完全取代了驳壳枪那点可以相比普通手枪所拥有的优势,而欧美的军队因为有足够的冲锋枪和机枪,用到手枪的机会很低,所以他们对手枪的需求方面主要是杀伤力、可靠性和小巧的外形,也就导致了他们并不会太经常使用驳壳枪。

当时使用驳壳枪最广泛的只是华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鉴于战争的教训,西方国家限制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武器的限制,连发步枪类的武器不允许进入发展中国家,然而在当时驳壳枪并不在此限,所以华夏就进口并自己生产了大量的驳壳枪,来弥补自身自动化火力的不足;驳壳枪的自动射击设计恰好能弥补本应冲锋枪承担的火力空白,所以才会被华夏的各方军队广泛地被当作冲锋枪来使用,并且这种手枪的子弹容量大,杀伤力也强,远比只能自杀或者杀自己人的勃朗宁手枪要好得多,由不得华夏各方势力中的官兵喜爱。

驳壳枪由于火力强大与枪口较短,导致它在射击时枪口跳动比较明显,一般只能连开二枪,第三枪时的子弹基本上就打不着人了;但在长期的实战中,华夏的官兵们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问题改善:采用横手持枪——这样的话,无论枪口怎样跳动都是在水平方向,命中率就会自然提高。相对而言,华夏的土匪们是最有创意的,比如凤凰三点头,七点梅花枪之类的开火方式可谓是数不胜数......也许毛瑟公司在开发此枪的时候,也不会想到会有人将他们的手枪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吧......

由于众所周知的后勤补给压力与目前的生产强度,冯龙德也没奢望自己的武器工厂能大批量生产德式的冲锋枪和与之配套的海量子弹,能有驳壳枪这种大威力手枪也不错了:当初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驳壳枪可是大显身手,而手持驳壳枪与毛瑟步枪的华夏德裔军人就是其最为鲜明的形象,冯龙德初中时的语文课本与历史课本上就有这方面的图片,好像政治课本上也有......

这一批驳壳枪直接被冯龙德一声令下后下发给了条顿战斧游骑兵作为新的列装武器,让他们除了利用骑矛、战斧与圆盾作为重装游骑兵与重装步兵之外,还可以利用驳壳枪在中短距离充当重装手炮步兵与手炮骑兵(驳壳枪作为手枪来说太大个,说是手炮也不是太夸张),使他们的战斗能力与战略用途更加强大与多样化;除此之外,冯龙德给武器工厂那边也下了新命令,准备技术还原并开始生产鲁格手枪,这种军用半自动手枪将会作为勃格霍尔步枪兵的副武器,并且武器工厂还要继续生产第二批驳壳枪,好及时给勃格霍尔长枪兵与勃格霍尔双手剑士进行列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整体战斗力与战场生存力。

而之所以让勃格霍尔步枪兵装备鲁格手枪作为副武器、而其他勃格霍尔部队与条顿战斧游骑兵装备驳壳枪作为副武器,也是有原因的。(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