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华夏粮仓(3/4)

他,也不爱搭理他,反而是嬴政,与他谈了几次之后,非常的看重他,认为他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王翦带着军队返回秦国,而墨家终于也将骑兵所需要的几件装备给做了出来,马鞍和马镫并不是很难,制作是很简单的,马蹄铁有些难度,因为谁也不曾做过,甚至都不曾听说过...赵括和赵康亲自前来视察这几件东西,赵康看到马背上那精致的马鞍,眼前一亮,赵括还没有开口,就忍不住的骑了上去。

他感受着马镫,马鞍带来的全新变化,就在院落里飞奔了起来,忽又放开双手,试着站起身来,周围的那些墨家匠人都被吓了一跳,好在赵康的骑术足够精湛,完了诸多花样,也没有掉落下来...匠人们忍不住的欢呼了起来,为赵康所喝彩,只有赵括,平静的看着赵康各种秀技术,不为所动。

赵康大笑着,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他直直的冲向了墨家的吾滏,吾滏还没有反应过来,赵康就一把保住他,开心的叫道:“

好啊!好啊!太好了!!”,作为一个将军,马术爱好者,没有人比赵康更清楚这几件东西所带来的变化...赵康实在是开心,开心的都有些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吾滏一头雾水,看着面前欣喜若狂的赵康,他后退了几步,赵康又死死盯着他,问道:“您能不能给我再做出一个能射三百步之外的弓弩?”

“我....”

......

王翦返回咸阳,嬴政亲自迎接,以最高的礼仪来庆贺他的凯旋,王翦送上了东胡王的头颅,以及燕国的地图。王翦终于如愿以偿的升到了关内侯,成为秦国的宜阳君。至此,他拉平了与赵康的距离,成为了同等的存在,而且比赵康这个封君还要更加的真实,不参杂水分。

燕国覆灭,而燕地却并没有被彻底的掌控,秦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过,这些都是李斯他们的事情,赵括也帮不上什么忙,赵括先是帮着墨家将骑兵三件套献给了秦王,又嘱咐秦王重视推广启蒙教材和三老制等问题,随即带着农家的一批弟子赶往了燕国,他之所以要去燕国,是因为王翦等军官告知了他燕国的情况。

燕国的土地很多,可是产量非常的低下,不知是因为土壤的原因,还是因为作物的原因。

在赵括的印象里,东北是产粮重地,说起中国粮仓,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想到南方地区,实际上,粮食产出最高,被誉为中国粮仓的却是东北地区,那如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里农业水平如此落后的呢?他要去探查究竟,若是能改善这里的作物,或者说找到原因,对这里进行开发,这是很好的事情。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气候也适合耕作。

以后若是出现土地兼并问题,那开阔的东北地区和还没有完全开发的江南地区将会是最好的出路。

当然,赵括每次外出,也是为了要查看地方的情况,他从咸阳朝着燕地赶去,这一路上,他都在看着底层的情况,观察秦国制度下各地百姓的情况,三晋地区倒是有些好转,自从上次的战争之后,很多参与战事的赵人成为了秦国的军功贵族,在尝到了福利之后,这些人的态度好像也发生了变化。

加上秦国推广的三老制,地方上的百姓对秦国的抵触情绪正在消散。

赵括一路上都不敢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生怕影响地方政务,等到他走进燕地的第一天,他就看出了第一个大问题,人的问题,这里的土地的确多,可是这里的人也太少了,到处都是森林,空荡荡的,就好像来到了蛮荒世界那样,许久都看不到任何人类的痕迹,甚至一些地区连道路都没有。

而好不容易看到了乡邑,看到了耕地,赵括就看到几个男子正拉着犁,吃力的在耕地里劳作。

那犁看起来破损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