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师德不偏,师心不乱(3/3)

例如以前所处的七一五组,莫德聪的导师狱牌上,便标有“七一五”的字号。

冯严钦解释道:“你们都未成立团组,导师狱牌上自然是没有的,待得三院六堂走一遍后,你们可自行组团,之后再去师殿登记,这样一来狱牌上就有字号了。”

一名男子感兴趣的问道:“冯老,能说一下组团的规则吗?”

“边走边说,”冯严钦带着众人朝炼体院走去,一路上解释了组团的规则,和导师定级的一些事项。

所有通过考核的新任导师,都可在师资评级后自行组成团组,团组分为两种,一是常见的固定教学模式,称为‘常规团’,共由三至四名导师组成,分别对武道、丹药和阵道、历练生存之道进行授学指导,学期共七年。

团组需保持百人之数,最少不得低于五十人。

在每期进狱招生时都需开放纳入团组的名额。

导师每年都可获得灵狱赐予的一些灵勋、修炼资源等奖赏,所教的学生越优秀其奖励便越丰富。

第二种是‘自组团’模式,也称针对性教学模式,同样是由新任导师自行组合,导师人数不作要求,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三个四个,但团组中所收的狱徒数却有着强制规定,每个导师最多可收五名学生。

之所以这般约束,是因为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导师需将精力集中,因人而异的授学,确保每个狱徒学生都能修炼至五行境。

这种模式下对导师的要求极其严厉,导师不仅得不到灵狱任何资源上的扶持,而且若是所教的学生成绩太差,还会受到灵狱处罚,严重者更有可能被剥离教学资格。

一般想成立自组团的导师无非几种,要么是想尽快提升导师等级的人,要么就是名望太差凑不齐常规团人数要求的人。

新任的导师都是没有品阶的,只有待团组中出现五行境的学生,方能记录在导师的教学生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