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4章 画葬(2/3)

荆浩,享有关家山水之名的关仝,以及师承这二人,并留下多幅传世之作的李咸熙,李成,他的晴峦萧寺图,展与美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寒林平野图,展与台北故宫博物馆。”

“荆浩最为年长,大了关仝、李成二将近六十多岁,而且到澄心堂纸出现的时候,荆浩应该要九十多岁了。”

“那个时候的他,还能提笔作画,着实让人钦佩。”

“这幅画意境深远,好似在讲述一个并不是很美好的故事,正如印章旁边的题字:秋意浓深,山凄凉,寒钟悠然,挂南川,不道山中无鬼神,一绝倾城葬此山。”

“所以这幅画是画,也是一幅风水墓葬的演示图。”

“这三个人联手作画,怕是所葬之人不简单啊。”

“对了,那一绝倾城四字,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个美女!”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

父亲问我怎么了。

我道:“我刚才有一处说错了,这幅画虽然是三人连手所做,可并非同一时间。”

“荆浩、关仝下笔早,而李成下笔稍晚了几年。”

“不对,这早先的画工,有荆浩、关仝二人,而这后期的画工是荆浩和李成两人。

“我之前看到前后期都有荆浩,便误以为是三人同一时间所做,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这幅最早是荆浩联合师承自己的关仝联合所画,后来大概是因为关仝死了,他才转而和李成联手。”

“不过这画的结尾是荆浩一人所作,若是我猜的没错,画到结尾的时候,李成也死了。”

“关仝活了五十多岁,李成活了不到五十岁,而荆浩是却活了一百多岁,是前面二者的寿命总和。”

我说到这里的时候,父亲笑了笑说:“你小子分析了半天,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幅画先后画死了两位名家,也可以说,那两位名家的死,都和这幅画有关。”

正当我要细问的时候,母亲在外面道:“你们父子俩啥时候可以心平气和谈论丹青画作了,少见的很,饭好了,你们过来边吃边谈吧。”

父亲道了一声:“好。”

就把画给卷了起来。

我则是有点着急道:“爸,你先给我说说,这幅画是什么情况,这让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会让我吃不下饭的。”

父亲道:“边吃边说。”

出了房间的时候,母亲已经把蒋苏亚拉到了餐桌旁边,并对着我道了一句:“把人姑娘一个人扔在客厅,你去赏画去了,也太不礼貌了。”

蒋苏亚立刻笑道:“不碍事的伯母!”

我们在餐桌旁边坐下后,母亲又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酒。

蒋苏亚道:“伯母,我一会儿还要开车。”

母亲立刻说:“开什么车,今晚就住这里,这里够住人了。”

蒋苏亚看了看我,我便点了点头。

蒋苏亚也就微笑着说了一声:“那我恭敬不如从命了。”

简单说了几句,又一起端了一杯酒,我就又问起父亲那幅画的事儿。

父亲喝了一口酒,放下酒杯说:“那幅画记述的是一个祸根胎的埋葬之地,而那个祸根胎已经被客家的人给挖走了,不过最近那祸根胎出了一点意外,在运送的途中给逃走了,如今就流窜在省城里。”

我不由瞪大眼睛说:“在省城?

那岂不是要出大事了?

这可是一个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啊!”

母亲似乎也懂这些,只顾着吃,也不干预我们聊什么。

父亲道:“你不用担心,那祸根胎是经过我处理的,身上的祸根暂时不会大规模的扩散,不过偶尔有一两个中招的,也是在所难免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