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51 效率进一步突破,13.52%!(求订阅)(3/4)

实验室搬迁,前几天还答应了要去蓝河那边做技术指导。”

“想想还真有些头疼呢。”

暑假期间,魏兴思倒是没怎么骚扰许秋,只是给他发了几篇am、jmca的审稿,还有一些最新发表的文献,放假前投稿的两篇文章,am和ange的那篇是一个老外的工作,他们做的是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是类似于n2200的,他们基于n2200做了一个三元共轭共聚物,在n2200分子中引入了5%的刚性主链,把器件效率提升到了9%以上,打破了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纪录,之前的世界纪录大约是8.0%左右。

这篇老外的工作还是比较严谨的,数据非常翔实,支持信息中有20多张图,都排到了figure s22。

最终,许秋就提了几个意见,算是“小改”。

按照许秋对有机光伏领域科研圈的观感,亚洲的科研工作者发的文章普遍比较水,除了文章的核心亮点外,其他地方基本都是比较套路化的,看一眼标题,基本就知道他们打算讲什么故事。

而欧美的科研工作者,相对来说,每个工作的工作量都不会小,很多时候都会有较多的“私货”,或者说观点在论文中表露出来,因此读他们的文章就会比较费事一些。

全聚合物有机光伏的体系现在能叫上名字的材料,也就只有n2200一种,其他的材料基本都是扑街。

其实,许秋在开发出itic后,也产生了灵感,想着把itic做成聚合物的形式。

itic的结构是icin-idtt-icin,那么在icin上引入一个单溴原子,再和双三甲基锡取代的噻吩直接进行stille偶合反应,即可得到结构为[icin-idtt-icin-t]n的聚合物受体材料。

合成难度也并不算高,只要把氯、氟原子换成溴原子即可,毕竟之前都已经拿到了icin-cl、icin-f。

花费些精力,或许也能发一两篇am档次的文章。

不过,最后许秋并没有选择自己去摸索这种可能性,毕竟全聚合物领域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许秋的科研理念是专注于一个方向做到极致,隔行如隔山,跨界太多,很容易扯到蛋。

反正世界上研究者有很多,像许秋开发出来了itic这样非常有潜力的体系,其他人自然会去跟风,把各个细分领域的研究给补全的。

可能不是每个研究者都有发cns的能力,但既然混这行,吃科研这口饭,跟在大佬后面跟风喝汤的能力还是有的。

另外一篇jmca的审稿,是国内徐正宏课题组的工作。

他们还是基于idtbr的体系,不过效率没有其他idtbr体系高,只有7.2%,大概是这个原因他们才投了jmca。

许秋看着他们的工作没啥大问题,7.2%在现阶段也不算特别低,便没有拦着,提了几个意见,同样算是“小改”。

不过,许秋估摸着徐正宏他们应该一时半会儿也掏不出什么重量级的成果了。

毕竟像idtbr这样的分子结构,调控空间有限:

首先a单元是饶丹宁,不似icin有很多活性位点,分子改性不好改;

其次是π单元,bt单元,引入氟原子的工作已经发表过了,其他优化空间也不大;

再次是d单元,idt的侧链调控也已经做过了。

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彻底更换d单元,也就是idt的骨架结构了,比如换成idtt或者其他结构,但这么做风险很高,不一定就能取得良性结果,扑街的概率很高。

除了这两篇审稿外,在最新发表的文献中,许秋看到其他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