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110章欧洲事务(3/3)

无厘头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恩怨。

为啥英国人一门心思只能跟着米国人跑,拼命强调英美特殊关系,一个劲儿的做欧洲搅屎棍,还不是因为名声臭了大街?

很多华人认为西方人不了解华夏,其实道理是相同的,有谁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欧洲各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呢?

一名德国人,对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和波兰的感情截然不同,蕴含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民族和国家情怀,外人很难理解。

反之亦然。

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几乎一代年轻人的巨大代价,可得到了什么呢?

若历史没有改变

德国战败几年后,便会因为经济崩溃而无力支付战争赔偿,受到伤害最深重的法国悍然出兵占领德国工业区,逼迫德国偿还战争赔款。

而此时,战争中与法国人并肩战斗的英国,米国纷纷站出来指责法国,维护德国人的利益,迫使法国最终退兵。

站在李福寿如今的高度,能够深刻体会到法国人那种无力,那种绝望,那种痛彻心扉的悲哀。

几百万法国人的鲜血白流了,英美等国又回到了欧洲战略平衡的政策上来,在德国虚弱时,便扶持德国对抗法国。

法国总参谋部曾经做过几次兵棋推演,实力恢复后的德国经济规模是法国的三倍,人口是1.5倍,重新武装之后法国根本就不是对手。

所以,二战伊始法国直接躺平了。

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曾率领法军浴血奋战建立卓著功勋的贝当元帅,为了给法兰西多保留一些元气,亲自出面代表法国投降,并且建立了傀儡政府。

当时跟随“自由法国”前往伦敦的只有200多人,这就很能代表法国人的心态。

若二战主战场依然在法国,就法国这么点人,压根也不够消耗,分分钟亡国灭种啊!

英国人压根儿和法国人不是一条心,这是法国在一战中汲取血的教训。

想到这里

李福寿也笑了,参与欧洲局势真的很有意思,尔虞我诈的事情层出不穷,总归失之于小气,没有世界大国的魄力和风范。

7017k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