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22章战争进程(3/4)

桑军队攻就是死攻,正面攻不下来就侧面攻,侧面攻不下来就转到正面再硬攻,听到的是拳拳到肉的声音。”

“保利兄所言正是,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到清廷名将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战术,也许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够高,这种大型战役还是步步为营更为稳妥。值得商榷的是……日俄双方对炮兵的运用水平都太低,这也是双方都打不开局面的症结所在。”

李建洋上尉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又是从英国皇家桑赫斯特军事大学炮兵科毕业的职业军官,看问题相当有深度。

他的几份军事观察报告,得到上峰高度评价。

针对日军攻克旅顺要塞的难点,普通的火炮威力难以撬开厚重的防御堡垒,必须要用大口径臼炮,才能够砸碎旅顺要塞厚厚的乌龟壳。

而日方指挥官片面强调勇猛杀敌的精神作用,一味的猛攻,在沙俄守军重机枪和火炮形成的枪林弹雨中死伤惨重,不得不说是很大败笔。

单纯从军事角度而已,这样的牺牲完全没有意义。

吴宝利上校思考了一下,轻轻敲了敲桌子,引起两个人的主意后,说道;“在我看来,日军将领不可能没设想到大口径臼炮在攻占旅顺要塞这样的坚固筑垒目标中的作用,这是军事常识。

之所以没有采用,原因无非有二;

其一,日军前方将领低估了沙俄军队的反抗力度,低估了此战的困难,战前准备不足,没有合手可用的大口径臼炮。

其二,扶桑国有一种“不麻烦人”的习俗,而且特别要面子,宁愿驱使士兵去填旅顺要塞这个看不见底的血肉磨盘,也不愿意张口求援。

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结果攻坚战打成了消耗战,师老兵疲,不得不转为长期围困战术,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也。”

“细想一下很有道理,我赞同你的意见。”李忠上校点点头,很有感触的说道;“这些日军士兵训练有素,作战非常顽强,可惜被当成炮灰白白消耗掉了,实在是不值得。”

“那么忠哥,你觉得辽阳战役谁会赢?”

“我比较倾向于日军,沙俄军队占据兵力火力的优势,库罗帕特金将军却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放弃了战役主动权,长达75公里的防线上,日军有机会在局部集结重兵形成优势,一点突破,全线皆溃。”

辽阳地区沙俄军队重兵集结,防御形成3道阵地。

第一道前沿阵地全长75公里,位于辽阳以南和东南约30公里,呈半环形,翼护后方安全。

在前沿阵地后方22公里处,又设置了第2道阵地,这里距离辽阳城只有8公里,以堑壕、碉堡和铁丝网组成,看似防守严密。

第3道阵地在辽阳城郊,沙俄军队分兵把守上述三道阵地,打死了不冒头的主意,消极等待防守。

原本占据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分散在三道阵地上,变成了处处都要守,处处都不强的情况,留给日军以可趁之机。

这种局面

吴宝利上校觉得应该正面佯攻牵制俄军,主力实施大纵深迂回机动,从辽阳城北防御薄弱处一举突破,才是上策。

届时,沙俄军队主力都分散在野外阵地上,进占辽阳城的军队和佯攻部队实施夹击,里外开花,既然能够取得全胜。

实际上

日军南满总司令部依然是那一套正面攻击战术,主旨是选取俄军防守薄弱点实施正面攻击,若是战况不利就侧面攻击。

所以,几人对日军指挥官的战术素养评价都不高,对沙俄军队指挥官评价就更低了,直接不及格。

各 事观察团将领不会长期待在前线,福克斯少将仅仅在大连呆了十余天,便乘船离开了这里前往沪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