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4章 中风太子(2/4)

物资的名义送过来的,王郎中和左员外这几天就在交接这些物资款项。

张军到是不关心这些具体的事情,他要把控总体的准备情况,还要关注工坊等各个方面。

不知不觉时间就飞快的过去了。

“郎君。”

“嗯,讲。”

“皇姑郜国大长公主有下教到,皇妹升平公主有下教到。”

嗯?张军抬头往门口看了看,想了一下才把自己从文件中抽离出来,起来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来到门外。

这个时代,来自皇帝的叫制,敕,册,来自皇后和太子的叫令,公主和亲王的叫教,中央部门的叫符。

这是下行文书,上行还有一大堆规定,各称相当复杂。

其实一想这就是郜国和升平给张军来的私人信件,算不上下行文书,但下面人也得这么叫,也得按礼仪流程走,表示尊重。

送信的是升平公主府上的女官。

张军施礼了接了信件,眨巴眨巴眼睛,却是不太知道该怎么安置女官。请到后宅?府上也接待不了啊,全是老爷们。

女官抿嘴轻笑:“若太保不急启上,奴先告退。尚有屋具需送至观内。”

“已经安置好了么?”张军这段时间没功夫关心这事儿,只是让人给找了个清净的地方。

唐代的道观和寺院并不是像现在一样需要刻意修建,也就和普通住宅没什么区别,当然,是官员的住宅。

包括长安在内,大唐有名的寺院道观有一大半就是原来的官宅。

换个方式来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寺院道观,是保持了唐代建筑的基本风格样式而已,并不是特有的东西。

而且这会儿也还没有供奉大型塑像的行为习惯,所谓出家就是离开世俗清居,专心研究经史典藉,也不要求吃素。

烧香也不是佛道的专有习惯,而是大唐这会儿所有官贵人家的习惯,每天要薰香,带动了制香产业的迅猛发展。

说白了,就是找个清净的地方换一种生活方式,不掺合尘俗之事了。也可以叫避世。

当然了,手里有钱,找个风景秀美的地方盖个别院什么的那也没人管,反正在唐代中期以前,寺院和道观还很少有隐匿深山老林的。

“谢太保挂念,别院已经整理清楚了,长公主正在处置家业。”

张军点了点头:“那便如此,尚宫自去忙吧,回京之时来取启上就好。”

“是,奴告退。”女官礼了一礼,带着人走了。体型是真不错,还白。白嫩白嫩的。

张军目送女官离开,回到屋里,查验了一下火封打开信件看了一下。

升平的也就是想念啊什么的,稍微有点肉麻,郜国的就正经多了,把准备情况什么的都说了一下,说这几日就要搬过来正式出家了。

她把她前后的事情都说了一下,问张军可有不周到的地方,怕留下痕迹。这女人是真怕了。

张军看后,取火把两封信烧个干净,把纸灰处理掉,这才坐在那琢磨了一会儿。

他不可能留两封公主的信放在这等着人发现。你想干啥?哪怕在这个时代这种事儿很多,甚至还挺被人喜闻乐见的。

但那是见别人的,看瓜吃瓜和养瓜做瓜能一样吗?唐代因为书信获罪的公主官员不是少数。

义阳公主曾经是李适最喜欢的女儿,骄横肆行,被德宗关了禁闭。

即使这样,义阳公主死的时候,李适还是相当伤心,追封国公主,起祠堂一百二十间,治丧花了四千万钱。

而她门下蔡南史和独孤申叔两个写‘义阳子’歌,什么‘团雪散雪曲’,搞的李适差点就把进士科给废掉,把人流放了还余怒未消。

老双标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