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26章 水(2/4)

木料。

“传旨,从即日起,重建龙江船厂,从全国召集懂得造大船的工匠,重金购买适合造船的大木,命各省筹集造船的绳、胶、漆等各种材料。”沉思良久,朱由检缓缓说道。

“是,陛下。”一旁的柳如是奋笔疾书,把朱由检的话记录下来。

福建水师实力固然强大,但却无法和西夷相比。也许有人说李彦直打败了台湾的荷兰人,这些西夷人的实力也就那样。那其实是一种错觉。

台湾毕竟靠近大明,在台湾岛的荷兰人也就五六条船,而且都是一些中型武装帆船,整个台湾岛的荷兰兵也只有千余人,李彦直动用了上万禁卫军数百条船方才打赢。

荷兰人主力舰队并不在大明沿海,而是在欧洲,正在和西班牙人、英吉利人争夺欧洲霸权。

不管是荷兰人的主力舰队,还是西班牙的主力舰队,都不是大明水师所能抗衡。

魂游四百年的朱由检知道未来的世界格局,若是任由局势发展的话,未来的几百年将是西夷人的天下,华夏将会很快被西夷人赶上并彻底超越。

现在西夷人已经发现新大陆很多年,西班牙,葡萄牙,乃至英吉利,正在新大陆疯狂的建立殖民地,疯狂的掠夺财富。正是靠着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那些西夷小国才能拥有庞大力量,才能控制整个世界数百年。

在战船火炮等方面,大明已经落后了很多,若是再不奋力直追的话,恐怕再也追不上。

正是因为知道未来的格局,朱由检才做事这么急。

他要尽快在大明进行改革,均田改制,彻底控制大明。然后以整个大明的力量发展海军,向海外扩展。

台湾和福建近在咫尺,台湾岛上的荷兰人力量薄弱,赶走荷兰人占领整个台湾很容易。接下来还要向占城、越南,吕宋、婆罗洲、爪哇、马六甲进军。要彻底控制马六甲以北的各个岛屿,把南海当做华夏的内海。

吕宋岛有金矿,更有大片适合耕种的平原。占城土地肥沃粮食一年三熟。婆罗洲富源广阔,爪哇岛等岛屿更是盛产价格昂贵的香料。

南洋虽然气候炎热,但不可否认,那里的资源实在太丰富。这些年来,大明气候越来越寒冷,而且天灾越来越多。在农业技术根本得不到本质的发展的现在,以大明的田地已经难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所以才有了各省百姓起义,才有了建奴之乱。

即便能彻底完成均田,以大明现在的人口土地现状,均田之后百姓的日子也不会过的有多好。比如江南,人口多田地少,很多地方均田后人均也不过一两亩田地,这么少的田地,所产的粮食根本就无法吃饱,更不用说过上富裕的生活。

所以,对付天灾最好的办法,便是向海外扩展。占据海外富饶的田地,然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人口少了,田地自然能够养活剩下的人口。

华夏三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口和田地的历史。都说华夏王朝顶多坚持两三百年,然后必然灭亡,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此。

一个王朝成立两三百年后,人口必然繁衍的非常多,田地不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必然有人会饿死,不甘饿死的话便会铤而走险造反,然后便是战争,便是大乱。

等到大战结束,王朝覆灭,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人口会迅速减少,十不存一乃是常态。人口少了,土地足够养活先有的人口,然后便是治世来临。两三百年一个打轮回,真正原因就在于此。

说什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固然都是千年一遇的英主,但出现治世的原因全是他们功劳吗?也未必。

文景时,经历了秦末汉初的战争之后,华夏人口急剧减少,文景二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只是没有瞎折腾而已,然后便迎来了治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