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81章 八戒背媳妇,乌巢传心经(3/4)

着说不认识孙悟空,最后却一口说出孙悟空的跟脚;

三、乌巢禅师和猪八戒相识,曾经想要收八戒为徒,只是八戒懒怠没有去;

四、分别之时,乌巢禅师留的偈语预言了西行路上数个劫难,显然是“知情人”;

五、传授给唐僧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就是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篇经文流传程度很广,主要版本有两个。

巧的是,流传最广的那个版本,便是玄奘翻译的。

乌巢禅师的偈语和心经贯穿了西游始终,一直到八十多回都有提及。

只不过前面提到心经,是唐僧遇到灾劫之时诵念,想要消灾解难。

后面提到心经,是孙悟空提点唐僧。

没错,孙悟空提点唐僧,而且不止一次。

每次提点,唐僧皆若有所悟,猪八戒和沙僧半点不知,可见成佛需缘法,缘法不到,是成不了佛的。

由于心经首句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因此很多人觉得乌巢禅师便是观音菩萨众多法相中的一个。

流传最广的版本和西游原著无甚关联,而是属于洪荒神系的陆压。

本世界虽然有后羿射日,但并无陆压,钉头七箭是天罡三十六法之一,不是灵宝,陆压之说自是无稽之谈。

唐朝时期有位“鸟巢禅师”,行为怪异、超尘绝俗,不在香火缭绕的庙堂内修行,而在一棵古树上筑了一个形似鸟巢的住所结庵栖身。

据说白居易曾多次向他请教佛法,两人的交情也是一桩佳话。

老吴写西游的时候,很可能参考了这位禅师。

……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请问:挑担的是谁?牵马的是谁?

看过电视剧的会说沙僧挑担,悟空牵马,但这是错误的。

挑担的是猪八戒,孙悟空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开路引路,沙僧才是牵马的那个。

到了灵山之后,如来佛祖论功行赏,猪八戒是“挑担有功”,沙僧是“登山牵马有功”。

但白龙马不是凡俗马匹,何用人牵?

孙悟空引路,猪八戒挑担,师徒三人行了约莫一个月,便到了浮屠山。

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

孙悟空见了,奇道:“此处有何等大能?祥云竟然笼罩如此大的范围。”

猪八戒道:“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唐僧道:“既有禅师,便过去请教一二。”

行了一会儿,到了乌巢禅师居住的柴草窝。

寒暄过后,乌巢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我有《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说罢,乌巢禅师盘膝坐下,默默诵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柔和的佛光自乌巢禅师脑后浮现,笼罩了整座浮屠山。

一盏佛灯缓缓升起,为佛光添了一缕火苗,恍若初升的红日,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无限的可能。

他是燃灯古佛,也不是燃灯古佛。

乌巢禅师是燃灯古佛某一世的化身,但天长日久,有了自身意识,也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佛法。

两人此时还有关联,类似于“斩三尸”中的“本命自我尸”。

待到燃灯古佛逝去,乌巢禅师便再无任何束缚,自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