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35章 北上准备(2/3)

的大致现状。

王汤姆道:“明廷今年也没有向山东当地增加驻军吗?”

钱天敦摇摇头道:“中原地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大明将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围剿农民军上,山东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在进驻到当地的前期,我们应该不会遭遇太大的军事压力。只要有你们海军护住后路,当地的明军很难跟我们进行正面对抗。”

“听你说起来这次北上应该会很轻松的样子。”王汤姆笑道:“只是这样一来,我们估计就没什么战功好拿了。”

“当地的气候可能比明军更麻烦。”钱天敦的表情却并不轻松:“根据历史记载,小冰河时期的胶东半岛,冬天的温度会低于零下二十度,暴雪寒潮都是有可能会出现的天气状况,这对我们手下这些出身南方的士兵来说,将会是非常大的考验。我们在当地修筑基地,就必须要将冬天的御寒需求考虑进去,这要比在南方搭建板房麻烦多了。”

海汉军在赤道附近区域开辟新据点时往往都是搭建活动板房,只要能遮日避雨就基本合格了,但这类保温能力较差的简易房屋并不适合北方的气候,而且考虑到北方的室内需要供暖,木制板房的消防隐患太大,顶多也就在天气暖和时住住,并不适合作为过冬的营房。但要在当地修建大量砖石结构的房屋,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很可观了,当然了,期间所需的时间也不可忽视,所以国防部才急急匆匆地要赶在夏末之前安排部队北上,否则很可能在寒冷的冬天到来之前还无法完成必要的基建工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前舟山岛上准备北上的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南方出身,即便有统一发放的冬装,也未必能很好地适应北方气候。国防部并不准备冒着风险把希望寄托在冬装和士兵的身体素质上,尽早准备好过冬所需的营房和物资,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而关于落脚地点的选择,国防部的高官们早在去年就已经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即以胶东半岛的北海岸线为主根基。尽管从地理条件上看,南海岸线的天然良港似乎要更多一些,但国防部考虑的因素不仅仅只是这一处落脚点的环境,更要考虑这处选址是否能够有助于达成海汉对渤海湾海域的控制,乃至下一步跨过渤海湾,踏足辽东半岛。

在确定了选址的大致范围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环境了。落脚点不能距离当地的州城和大型驻军据点太近,否则极有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武装冲突。此外必须要有较好的港口条件,以便能够在当地驻扎规模庞大的舰队。还有一点就是考虑到海汉北上的兵力有限,陆上防线不宜拉得太长,但同时也得保证有面积足够的地域来安排驻军营区,以及海汉将在当地开设的移民营地才行。

在综合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国防部最终圈定了芝罘岛地区作为北上行动的目的地。芝罘岛位于登州府城以东百里的海岸上,是中国最大的陆连岛。从地图上看,芝罘岛如同一株生长于海岸线上的灵芝草一般,通过宽不足两里的沙洲与大陆相连,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波堤,而在其身后便是一处大型的天然良港。

芝罘岛虽然是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但其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也足以安置下成千上万人了。而且其连接大陆的沙洲十分狭窄,对善于修筑防御工事的海汉军来说,只要稍作加工,就能在芝罘岛与大陆之间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保证陆上的通道的绝对安全。而岛的北岸几乎全是悬崖峭壁,大型船只基本无法停靠,这几乎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了。像这种易守难攻,又伴有天然良港的地形,正是海汉军方最为喜欢的沿海据点选址类型。

海汉军要进驻该地区,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