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10章 寸步不让(2/3)

好地方!”郭兴宁听了手下的回报之后也不免有些受打击,对方的防御措施越是周全,就越说明他们的抵抗意愿坚决,备战措施充分。明军想要拿下对手,所需付出的代价也会因此而加大。

郭兴宁将手下的主要军官召集到一起,如此这般地下达了多条作战指令,然后让他们分头准备去了。这海汉据点虽然看着像个扎手的刺猬,但他可不会轻易被对手的阵势给吓阻住,孰强孰弱,终究还是要手上见真章的。

郭兴宁的战术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想要攻入矿区,首先得攻破外围防线,要攻破外围防线,就得先清除掉防线之外的各种路障。这种环境如果是让步兵上前,冒着对方的远程火力去慢慢移开鹿砦、拔出木桩、剪断铁网,那伤亡必定惨重。郭兴宁的应对之策,就是要尽可能快速地破坏掉外围的路障,所以他没有使用持盾步兵,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骑兵。

骑兵当然不可能骑到进处下马去破坏路障,他们所使用的武器是一种末端拴着长绳的铁制抓钩,另一端便系在马鞍上,将抓钩远远抛出钩住地上的路障后,便驱马往回跑,借助畜力将地面的路障拉开。即便是那些比较沉重的拒马鹿砦,只要数骑合力,也一样能将其迅速拖离原本的位置。这种战术在过去曾被用于登州平乱的战斗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次出征福山县,郭兴宁也算做足了功课,还记得带上了这种比较冷门的作战工具。

片刻之后,几十骑人马便从明军阵中奔出,冲向海汉阵地前的路障。这些骑兵也不是第一次干这差事了,距离拿捏得也算准确,离路障还有十来丈的时候便开始操纵胯下战马减速转向,同时扬起手中的抓钩,用力抛向对面的路障。

“把人打下来!”在矿区的木制寨墙背后,摩根向由他指挥的狙击手们下达了开火命令。

这次随摩根一起北上的狙击手有大部分还是并未毕业的学员,进驻胶东半岛也算是一种历练。不过即便名义上还是学员,这些人其实也都是从现役军人中选拔出来的尖子,对于战阵并不陌生。这次跟着摩根一起来到矿区驻扎的就有近十人,全都部署在了地势较高的第三道防线上。他们的位置与明军骑兵的高度落差有十来米,基本能对战场一览无余,尽管明军距离他们有近百米的距离,但已经是处在了狙击步枪的杀伤半径之内了。

枪声次第响起,正试图破坏路障的明军骑兵立刻便有几人应声从马背上栽倒下来。既然双方已经准备好了撕破脸斗一场,摩根也就直接下了狠手,让手下全瞄着人打,目的就是要挫一挫明军的锐气。

眼见有同伴不断落马,这些明军骑兵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混乱,他们并没有想到对手在这种距离上还能用火铳准确地击中自己。他们所接到的命令是破坏路障而非与对手隔空对战,当下多数人便策马往回跑,试图尽快撤离战场,也有人想要尝试去救助受伤坠马的同伴,但不可避免地招来了新一轮的集火。

在进行了两轮射击之后,约莫有七八名明军中枪落马,而其他人则是惊惶地撤离了交战区。不过海汉狙击手们开枪的时候,大多数明军骑兵已经抛出了手中的抓钩,所以路障也不可避免地被破坏了一部分,特别是绕在木桩上的铁丝网,被这些抓钩一拖,顿时就扯走了一大片,有些埋得不深的木桩也被一并扯了出来。

海汉军的铁网路障在过去投放到战场上一向非常管用,不管是封锁交通要道还是作为己方阵地的外围防御工事,每次都会成为敌军步卒的噩梦,士兵们就靠这路障拖延对方推进的速度,然后从容不迫地从近处的掩体后面用火枪进行攒射,靠着这种战术,阵地战基本是战无不胜且伤亡极小。而且过去所遇到的骑兵部队对于这种路障也并无应对良招,这些高度不等的铁丝网就如同一道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