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50章 利益取舍(2/3)

骗骗老百姓可能有用,想要忽悠到王畿这混迹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还是差了一点功力。王畿可不相信曲余同的心思能有这么单纯,或者换句话说,能混到知府这个位置上的官员,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深度都不可能这么浅显。

“曲大人,这里也没有外人,你也不必作出这么大义凛然的样子。”王畿决定要再点一点对方:“海汉人在宁波府辖区做买卖,要说他们没给你进贡,本官是决计不信的。曲大人,你老实说,你这联姻的想法,是否跟他们给你的好处有关?”

曲余同心头一颤,连忙否认道:“海汉人的确是有示好之举,不过与下官所说的通婚联姻并无直接关系。若是贪图他们所给的好处,下官就不会主动申请出面与其谈判,而是缩在宁波府过太平日子了。”

曲余同也知道自己若是全盘否认,那反而不太合常理,海汉做事一向是金钱开道,武力相辅,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他们在舟山待了一年多,如果没跟宁波府的衙门接触,没有向曲余同等当地官员行贿送礼,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海汉进驻舟山以来,几乎从未跟宁波官府起过正面冲突,此次海汉军进杭州湾之前,也没听说他们在宁波府境内有什么大动作,这双方之间要硬说一点猫腻都没有,显然就是骗人的鬼话了。所以曲余同也顺势认了账,但他可绝不会承认联姻这个设想是为了从海汉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

而曲余同能洗白自己的最有力证据,就是这次为浙江官府出面谈判了。在包括王畿在内的外界人员看来,好在曲余同对海汉人的状况有足够深的了解,才能在谈判过程中把握住对方的心理,劝说他们放弃军事对抗的做法,以和平协议的方式解决了当下的危机。曲余同当然可以选择缩在宁波府看热闹,毕竟海汉人兔子不吃窝边草,在杭州府闹得天翻地覆,在宁波府却只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但他还是选择了冒着风险出头,这无疑是深得王畿好感的一个举动。

果然曲余同的辩白得到了王畿的理解,王畿点点头道:“本官自然是信你的,不然先前也不会将谈判事务交给你全权处理。你若是真与海汉人有勾结,那让你去谈判岂不是成了引狼入室之举?”

曲余同心中暗道一声惭愧,事情还偏偏就是王畿猜测的这样,他和海汉人早就商量了好一整套的操作方案,整个事件都是编排好的剧本而已。好在他演技不错,虽然过程中也有人质疑,但最终还是很顺利地演完了整出戏。不过曲余同也是知道海汉对大明并没有大举入侵的想法,所以才肯配合海汉的方案行事,在他自己看来倒也说不上是引狼入室,顶多算是损公肥私而已。

王畿继续说道:“你有报国之心,这是好事,不过此事在浙江尚无先例,须得谨慎从事。以本官之见,最好在事成之前莫要对外宣扬,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真能成事,也尽可能低调处理,以免闲话太多。”

曲余同深深一揖道:“大人训诫得是,下官一定谨记在心。”

王畿继续说道:“早先便有人与我提过,称宁波府与海汉过从甚密,疑有暗中勾结,谋利卖国之嫌。只是宁波府这两年还算太平,曲大人治理地方也算尽心尽力,并无大过,是以本官一直将此事压下没有上报朝廷。曲大人,你有你的治政方式,有应付海汉人的手段,这都不是问题,但要切记自己的身份,别做出忤逆不忠之事。这宁波府,我看还是在你手下管着比较妥当,好好做事,莫要让我失望!”

王畿这话就已经说得很直白了,曲余同听得背上冷汗都冒出来了。很显然王畿对他的动向并非一无所知,但最后还是在考虑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决定相信他,而且王畿大概也明白,就算换个人去宁波执政,其实也于事无补,多半还是跟曲余同一样,变成态度暧昧的骑墙派。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