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52章 杭城见闻(2/3)

可能回头就会被报上去,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潘严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与林思谈话的内容,的确将会是林思下次提交工作报告中的一部分。不过他所担心的出格言论其实没有那么敏感,海汉也不会指望像他这样的前明军军官会在短时间内就彻底转变原有的政治立场。只要不是在背后恶意诋毁海汉,亦或是透露出某些反动的思想,都不至于因此而给他自己招来麻烦。

潘严不敢在这个话题上跟林思谈得太深入,便假借酒意上涌,告辞回房休息。林思见状也不勉强,反正潘严应该还会在杭州待上数日,谈话聊天的机会还多,也不急在这一刻了。

潘严来杭州之前,王汤姆给他特批了二百两银子的活动经费,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他本就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要在短短几天内见识一下杭州的风土人情倒是已经够用了。林思平时干的活就是迎来送往为主,也是很懂得接待工作的套路,知道这些当兵的进城之后必办的一件大事就是去风月场所解决生理需要,第二天便给潘严指点了几处好玩有意思的地方。林思本来还有意亲自作陪,不过潘严还是婉拒了他的好意——逛个青楼都有人跟着一起去,那未免也太压抑了一些。

林思倒也没有坚持,只是叮嘱潘严小心不要露了身份,若是遇到不好解决的麻烦,切莫强行出头,只消立刻花钱找人送信回米行,这边自会设法为他解决问题。潘严心道老子被叛军裹挟去了辽东之后就一直夹着尾巴做人,早就被磨平了棱角,哪会在窑子里主动招惹是非,爽完给钱走人就是了,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不过青楼这种地方白天是不宜去的,所以潘严将白天的行程安排为城内一日游。林思本来要为他安排向导,潘严也婉言谢绝了,他只想在城内随意走走看看,并不打算去某个具体的地方。

这杭州号称江南第一大城,繁华程度即便是战前的登州也远远不及,城内商业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行人接踵摩肩,潘严身处其间,很难想象这个城市在两天前还处于军事封锁的状态。而城内的民众似乎对于刚刚过去的这场危机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他在走动间听周围民众谈论的话题,竟无一人是在讨论海汉这次兴兵与退兵的原因,仿佛这场危机并未发生过一样。

当然了,这也有可能只是官府的宣传工作做得到位,让民众以为前些天的封城举动仅仅只是为了抓捕通盛码头大火案的真凶,而堵在城外封锁钱塘江的那支外 队也只是配合官府的安排而已。真正知道崇祯八年年头上这桩武装冲突经过的人,在民间其实不多,而海汉在进入对峙后就控制了行动力度,并且在事后也配合了官府的宣传方向,没有再在民间散播那些对官府不利的传言。

换作别人也就罢了,潘严曾经在北方战乱地带服役,自然很清楚官府这些粉饰太平的伎俩有多么厉害。身处战场之外的民众往往被官府所蒙蔽,还以为自己仍处于太平盛世,只有战乱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个世道并不是官府所说的那么平安。

地处山东的民众不知道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已经被后金夺下,只有偶尔跨海逃到登莱的辽东难民才会让他们意识到辽东的战事。而地处南方的民众也同样不会了解登莱之乱给山东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害,更不知道在海外还有东江镇这样的明军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像海汉这样能够掌控全局信息的人,几乎不可能在大明民间存在。

潘严中午在城中随意找了一间人气不错的酒楼吃饭,隔壁正好是坐了一桌商人,杭州本地和来自外地州府的都有,所谈论的话题也正好与海汉有关,潘严有意无意地便支起耳朵听了一阵。

不过这桌人谈论的话题却并不是海汉军前些天在杭州府境内胆大包天的军事行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