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44章 甘蔗产业(2/3)

糖蔗为主,即糖分含量较高,主要用途是制糖原料。与专供食用的果蔗有所不同的是,糖蔗皮硬纤维粗,口感比较差,一般并不会将其作为水果食用。崖城县的糖蔗种植面积已达一万四千多亩,并且每年还在以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扩大种植规模,但就算如此,崖城目前的甘蔗产量也还远远不能满足海汉酿酒和制糖的需求,所以在海南岛北部地区,近年也新开发了许多甘蔗种植区,不过这边起步较早,种植品种和配套产业都更为成熟,可以算是目前海汉治下的甘蔗主要产区。

甘蔗加工厂就座落在宁远河河岸上,张广介绍说这处加工厂最早是采用水力驱动的机械,运行成本倒是很低,不过宁远河的流量不是那么稳定,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要对这些水力机械不断进行调整,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在蒸汽机开始推广之后,张广就回到三亚那边到处求神拜佛,最后总算从执委会那里弄到了两台蒸汽动力压榨机的配额,装配到了这处加工厂。

有了蒸汽机的加持,加工厂的生产能力自然也就增加了不少,目前这里的最高日加工能力约在两万斤甘蔗,而且榨汁率远胜过去的人力、畜力和水力手段。当然了,因为使用了蒸汽机的缘故,加工厂也特地修建了显眼的烟囱,从崖城城墙远远就能看到那边是否处于开工状态。

还没进厂房,刘尚就已经听到蒸汽机那并不陌生的运转声了,走进了一看,几个赤膊大汉站在一个架子上,正将甘蔗一根根地送入一个大腿粗细的铁皮圆筒中,圆筒另一端连接的便是那黑乎乎榨汁机了,甘蔗进去之后,汁水从榨汁机下方的出口流入一个大木桶中,每接满一筒便会有人将其换走放上新的空桶。而甘蔗渣则是从榨汁机的另一面被吐出来,掉进一个铁皮渣箱中存放。这些甘蔗渣也并非毫无用处,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可以用来造纸,也可以用于堆肥。

甘蔗汁后续的处理并不涉及蒸汽机,刘尚也没什么兴趣去弄清海汉人的酒到底是怎么个酿法,他只是对这蒸汽机充满了好奇,绕来绕去地查看其机械构造,试图要弄懂那燃煤烧水的锅炉是怎么创造出如此大的能量,又是如何将其传递到榨汁机上发挥功用的。刘尚认为若是自己能够完全搞明白这蒸汽机的原理,今后回到大明将其仿制出来,那岂不也是大功一件?

刘尚虽然头脑聪颖胜过常人,但这种新鲜事物如果没人给他细细解说其中奥妙,想凭肉眼观察就复制这样的高精尖技术,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他来到海汉后,已经近距离观察过火车、机帆船和这榨汁机的蒸汽动力装置,除了感叹海汉人心思精巧能造出这种机械之外,其实收获并不算太大。就算他已经从他人口中知道了蒸汽机的运行原理,但要把原理变成现实可用的机械,这中间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

海汉在工业制造方面的能力,不是大明可以比拟的。如果将这种机械运回大明进行拆解,集全国能工巧匠研究,花费一两年的时间,也必定能够复制出原型机的七八分,但制造成本可就不好算了,更别说像海汉一样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将其运用到社会生产的基层。

单凭刘尚一己之力,的确难以成事,他转来转去地看了半晌,只恨不得将这榨汁机外面的铁皮壳子全都拆开来,好好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的构造。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刘尚心中暗暗盘算,等日后回到三亚,如有机会,要去市立图书馆查查是否有蒸汽机相关的图纸可以阅览。这等利器如果只被海汉所掌握,那只需数年,大明恐怕真是连翻盘的机会都没了。

刘尚正走神之际,便听旁边有人问道:“怎么不跟着队伍一起走啊?看样子你对这蒸汽机特别感兴趣啊?”

刘尚背后的汗毛一下就竖起来,因为他能听出这声音正是队伍中最为忌惮的对象,那位在安全部任职的张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