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81章 新殖民地(2/3)

员便组织他们在旅顺堡外规划好的地区开始施工。尽管这些移民中的大部分并没有学过木匠或者泥水匠,但要让他们充当劳动力挖土方搬运建筑材料倒不会存在什么技术上的困难。

尽管天上还是时不时地会飘落雪花,但兴建居住区的工程还是在官方的组织下迅速开展起来,老弱妇孺被分配到后勤部门去帮忙,而十五至五十岁的男子则全部安排到工地上参加劳作。当然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也并非全无回报,事实上作为辽东殖民地首批开拓者来到这里的移民,官方给予了他们极为丰厚的承诺,除了立刻获得海汉国国籍之外,还将按劳动力人头获得每人五十亩田地。即便是那些没有壮劳力的家庭,也将会给予每户不低于三十亩的土地,作为他们今后维生所需。这对于因为贫困潦倒才投靠了海汉的移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抵抗的诱惑。

在首批移民抵达旅顺四天后,第二批五百余名移民也乘船到来。这批人同样是来自山东,只是考虑到海上运力和旅顺这边的安置能力,所以才分作两批运送过来。而这批人的到来让本地终于可以腾出一部分劳动力,开始为旅顺堡里的驻军部队修建营房。

但这一千余名移民的到来,仅仅只是接下来本地人口数目暴涨的一个开始而已。一月三十日,从皮岛送来的一千五百名汉人移民也顺利抵达了旅顺港,由目前皮岛的二把手,大明参将沈志祥亲自带队护送过来。

要说起来沈志祥可算是海汉的熟人了,从前年海汉与皮岛方面议定合作之后,沈志祥便作为皮岛的代表进驻到芝罘岛基地,与海汉驻军高层的关系也十分熟悉,前年冬天甚至跟随南下越冬的北方舰队一起去了浙江舟山,并在那里接受了一个冬季的军事培训。

沈志祥在舟山见识了海汉海军北方舰队和东海舰队的规模,以及在江浙一带的影响力之后,便很快成为了海汉的忠实拥趸。如果不是海汉军方要求皮岛保留大明的编制以便行事,沈志祥很可能会主动策反他叔父沈世魁,或者弃了自己的军职直接投奔海汉。

海汉在辽东的战绩,最后都是送给皮岛,由沈氏叔侄向大明朝廷报功。而前前后后送到山东都司的上千颗后金人头,终于是为沈志祥换来了一个参将职位。当然了,山东都司与兵部给出这个好处,到底是赏功,还是想以此来牵制已经与皮岛搭上线的海汉,其居心就很难说了。

不过海汉对此倒浑然不介意,军方高层甚至巴不得沈氏叔侄的官位能爬得更高一些,以便于日后行事。这两人立足之本就在皮岛,如果离开这地方调回大明国内,那可以说他们连个屁都不是,而皮岛这地方想长期维持下去,靠大明是靠不住了,只能紧紧抱住海汉这条大粗腿才行。

皮岛上虽然数万人口,但偏偏这个地方又没有进行大规模农业耕作的条件,所以只能将多余的人口逐步交给海汉迁走,然后以此来换取海汉在物资和军备方面的援助支持。不过沈氏叔侄也明白,皮岛上的人口终究是有限的,虽说隔三差五还能从东北地区接应一些汉人出来,但这进得没有出得快,光靠输出移民终究是会有资源枯竭的一日。而在那之前就必须要想好自己今后的方向和生计,否则到时候还能拿出什么条件去跟海汉谈合作。

沈志祥去了一趟浙江,与不少海汉高官都会过面,慢慢也就明白了海汉为何需要皮岛明军保留着大明的编制。海汉想要进军辽东,但又不希望因此而跟大明产生矛盾,那么就需要一个比较冠冕堂皇的名义来做这件事,比如说以明军的名义攻打辽东。

关于春季攻势的安排,芝罘岛指挥部已经在旅顺战役之后就知会了皮岛方面,所以沈志祥也比较清楚皮岛在辽东局势变化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如果以明军的名义进攻辽东并夺回金州南部的土地,这对于皮岛来说自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