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04章 产业升级(2/3)

适合用来建设工厂之类的设施。

为了谨慎起见,海汉方面不会将这些地产买下来,而是尽可能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允许合作方以地产折算入股。这样便于规避某些不利的政策,如果今后大明对海汉在沿海地区的产业有什么限制措施,相关产业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国民的财产。

宁波象山港这日来了一条不算太起眼的船,不过桅杆顶端的红蓝双色旗却是表明了这艘船的船主身份是来自海汉。当这艘船靠岸之后,岸边等候的几个人赶紧迎上前去,眼巴巴地看着水手放下跳板,又过了片刻之后,才终于见着正主出现了。

“杨特使!”“杨大人!”“杨主任!”

众人七嘴八舌地招呼着,对象却都是同一个人,便是此时正从舷梯上走下来的一名中年男子。这人虽然头上还留着明人常见的发髻,但身上衣着打扮却是海汉式的对襟短衣和直筒长裤,看起来多少有点不伦不类。但在岸边这群人眼中可不会这么觉得,这尊财神爷是他们花费了不少力气,找了许多人脉才请过来的,这身打扮在他们眼中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哪里会因此而看轻了对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运朝众人微微颔首,道了一声“各位辛苦”,众人都连忙回应。杨运是商务部成立之后第一批上岗的移民干部,也算得上是部里的老人了。最初是外派到澎湖办事处担任主任,在海汉控制舟山群岛之后,便又立刻调到舟山,出任商务部东海办事处主任一职。虽然跟澎湖时期的职位似乎一样,但江浙地区乃是大明首富之地,杨运在这边的职务权限可就比在澎湖要大多了。

浙江的军事民政商务在理论上虽然是石迪文一把抓,但他在处理实际事务时还是更侧重军事多一些,而民政和商务就只是拍板定夺,具体的事情基本都是由下面的官员在办理。杨运作为商务部在江浙地区的主要负责人,自然就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事务。

类似前些日子石迪文在宁波城会晤各行各业的大佬人物,便是由杨运从中运作安排,制定好每一场会谈的内容策略和日程,最终才得以让石迪文能够通过短短数日的谈判就达成了原定的大部分目标。若论在此过程中立下功劳的幕后英雄,杨运大概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了。

不过杨运功劳虽然不小,但不管是升职还是加薪,那都不是立刻就能兑现的奖励,所以他目前还是得继续充当石迪文在处理商务时的臂膀,指哪打哪。象山县这边几个财主前些日子听说了宁波府的传闻之后,觉得这里面有些搞头,便托人向石迪文带了话,称愿在象山县境内腾出百亩土地,与海汉共同经营生意。至于具体做什么,财主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估计还是指望着以善于经商著称的海汉人来出主意。

石迪文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重视,百亩土地虽然面积也不算小了,但象山境内七成都是山地丘陵和坡地,适宜农业开发和人居的平原地带并不是太多,这百亩土地要是座落在山里,那基本就可以跟没用划等号了。所以他指示商务部这边,联系对方获取更多的资料再研究研究。

杨运与这边再联系之后,发现对方愿意拿出来的百亩土地竟然是靠近象山港海边的上好平地,顿觉这也算是一个商机了,赶紧回报给石迪文,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石迪文觉得杨运的设想有些道理,便派他过来亲自走上一遭,确认一下当地的状况是否适合与这些土财主们合作。

虽然安排的日期已经提前通知了对方,但杨运倒是没有想到这些财主竟然如此积极,还特地跑到码头上来迎接自己,可见其对这次合作所抱的期望极大。下船之后,财主们早就准备了软轿和马车,要请杨运去象山县城先搓一顿——他们可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