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54章 文教产业(2/3)

过近两年儋州的书院已经开始发力,打造属于自身的优势教育项目,争取要让一些专业的高级培训阶段也落户到儋州。而儋州地方上对于这种动向也非常支持,现任儋州市市长张新就明确提出了要把文教产业做大做强的口号,鼓励书院经营者们开办新专业,以高薪从三亚和其他地方挖人提升本地的师资力量。

以荀鹏程的眼光来看,这位市长的口号应该不只是喊喊而已,儋州的文教产业除了自身所能创造的价值之外,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也会非常巨大。经济效益可能是比不了种植园这类实体产业,但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就远非种植园可比了。比如儋州受教育人口的比例,在海汉国恐怕已经算是最高的了,即便是汇集了全国精英的国都三亚,民众的文化水平也未必比得了这里。

荀鹏程在报社工作期间,曾经了解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也可以看做是儋州文教事业发达的具体表现之一。根据海汉官方的统计,报纸这种媒体在海汉国内订阅量最高的地方并非三亚,而是儋州。就连荀鹏程曾经供职的《三亚快报》,在儋州也有一处发行点。

除了三亚出版发行的几家大报之外,儋州本地还有数家各有特色的地方报纸,而且订阅量并不小,至少收入能够维持其长期运营。不过荀鹏程只闻其名,还没见过实物,这次到了儋州之后,他倒是想好好观摩一下同行的作品,看一看这边的报纸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特色。

荀鹏程在书院城附近便下车开始步行,于是到儋州城最后这几里路便是一路慢慢走过去了。儋州城下沿着城墙根全是各种食肆摊位,好不热闹。老高介绍说自三年前开始,这边就已经撤了城防,平日民众进出城都无需查验,城墙上的各种防御工事也撤了个一干二净,连城防炮都没剩一门。

荀鹏程奇道:“那万一要是有敌人来袭,不设防的儋州城岂不是正中敌人下怀?”

老高笑道:“那也得看敌人能从哪里杀出来啊!儋州湾里就驻扎着海军的舰队,每年的海军军演都在儋州海域进行,这周围的国家都要派将军过来观摩,谁能在见过我海汉海军舰队之后还有胆子敢造次?这儋州附近方圆百里也被反复清剿过多次,连土匪山贼都没了,又哪会有什么危险。即便有人想试试造反作乱,这儋州城内外还驻扎着一个陆军营呢!想打儋州,不来个几千人想讨得了好?”

荀鹏程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周边地区连对手和不安定因素都没了,那还需得着日防夜防地担心开战吗?儋州只要维持好市面上的治安就足够了,至于战争,那应该不是儋州地方官府目前需要担心的问题了。

荀鹏程从儋州南门入城,果然没有关卡查验进出城的民众,只是在城门外有几名黑衣警察执勤,老高说是专门负责疏导城门交通,以免人流车流混杂之下,在城门处卡住造成堵塞。不过据说高官们已经在讨论,是不是应该逐步将旧式的城门拆掉,以便能拓宽进出城的道路,方便民众的出行需求。

儋州城内倒是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布局,官署集中在城北,商铺则多在靠近官道的城南。荀鹏程注意到这里的商铺售卖文化用品的比例相当高,一条街上十间铺子里约莫有六七间都是卖笔墨纸砚和其他文化用品的。

当然了,这里所售卖的笔墨纸砚也并非传统的式样,大部分都是具有海汉特色的商品,类似配备了精钢笔尖的蘸水笔,以及蘸水笔专用的高级纸张等等。这些文具虽然在三亚的店铺里也有出售,甚至有价格极为高昂的典藏版和礼品装,但样式却没有儋州这边多。荀鹏程作为一个文人,自然对这些商品有着特别的情愫,当下便让老高将他的行李先送去客栈,自己则是开始沿着街道一家一家地慢慢逛起来。

荀鹏程逛了几家店,买了自己在当记者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