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06章 武器与战术(2/3)

这个距离在野战战场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加上倍径变化所带来的效果,三六式火炮比旧式型号增加的有效射程已经达到了三百米,约合百丈左右,这效果可就比较明显了。

此外考虑到野外运输的环境条件,三六式野战炮的炮车结构也做了调整,在车轴部位使用了新式的轴承,让其更易于被外力牵引。

当然了,新型火炮在性能上的提升越多,在价格上的体现也就越明显,白克思最终所报出的售价要比海汉之前出售的型号高出三成。这个价格对于很多买家来说,的确是有些高了,一门火炮的售价动辄就是几千上万,后期的使用消耗也无法忽视,任何一支军队装备的火炮想要达到白克思所说的“足够多”程度,都不得不面对军费预算的窘迫。像去年在海汉采购了大批武器的马打蓝国,当时就因为经费不足而选择了赊购,到现在都还没把订单的款项付完。

不过在场的也有欲购而不得的人在,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如此,去年苏克易与马打蓝人一番角力之后,总算抢下了一批海汉产的战船,但问题是他没能拿到火炮订单,而这批船的订单都是空船,只能使用荷兰自产的火炮,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而且马打蓝人抢购的火炮为数不少,虽然其中野战炮数目不多,但如果对方头铁,将大口径的城防炮岸防炮都运上战场使用,那巴达维亚的处境必然比1632年被困时更为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海汉愿意取消对东印度公司的限售,那就算是借钱,苏克易也要尽全力多买几门炮送回巴达维亚。只可惜海汉人似乎对借军火贸易赚荷兰人的钱丝毫没有兴趣,苏克易事前就已经找白克思打探过口风,但对方明确地告诉他,这次的军火销售活动依然没有东印度公司的份。

至于费策贤的感受就更不用说了,东西是好东西,大明也愿意花钱买,可海汉人肯卖吗?

似乎是认为这样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白克思报出价格之后,关于新式火炮的宣传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请上了海汉国防部长颜楚杰,由他向买家们说明新式火炮在战争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我知道在座有很多文官出身的官员,对于军事方面所知不多,所以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作说明,让各位理解为什么要让贵国的军队掏钱买这些火炮。”颜楚杰上台之后便言简意赅地道明了自己的目的。

“我想在海汉出现于南海之前,各国就已经开始或多或少地装备了火炮这种武器,相信大家也不会否认火炮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但为什么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在过去极少运用到野战当中?原因很多,造价昂贵,机动性差,操作繁琐,不够安全,精准度不够,射程有限,炮兵训练不易……诸如此类的理由大概可以列出好几十条来。所以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各国往往是把火炮作为了城市攻防的最后一张王牌来使用。”

颜楚杰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我 队过往的成功战例,已经说明了火炮在战争中的使用环境并不限于城池要塞的攻防,在野战过程中也同样可以使用火炮来作为战术体系的核心。性能更优异的武器,加上围绕武器所制定的战术,这样就可以让军队在野战中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在陆军装备野战火炮以后,以步胜骑不再是天方夜谭,我军已经在辽东战场上用多次实战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以火炮为核心的战术体系,对各 队而言应该都是一个新课题,要如何将火炮与现有的部队编制和战术体系结合,才能在野战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我想这是需要每一位指挥官下工夫去解决的问题。但如果各位愿意订购我国制造的新式火炮,那么我们很乐意为买家培训一些懂得新战术的指挥官,让各国的军队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