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21章 加入盟军的资格(2/3)

竟然只能跟在联军屁股后面打杂,实在不是什么能让人开心的事。

也正因如此,战后朝鲜军方的论功行赏就显得十分尴尬,只能对那些前期在北方各个城镇率军抵抗外敌的将领进行封赏,而这些将领大多都已经战死沙场,连领奖的机会都没了。而那些在后方配合联军行动的朝鲜部队几乎都没见血,兵曹判书申景禛也没法厚着脸皮给这些没有踏入战场的部队计算战功。

拿不出像样的战功,自然也就无法赢得足够的尊重,朝鲜军队在战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重建在之前战事中被清军消灭的北方部队,同时还得设法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以获得其他军事盟友的认可。

纵观朝鲜在过去数十年间遭遇的外敌入侵,几乎无一例外最终都要依靠外国援军来退敌,这自然是让朝鲜统治者很难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国王,李倧很希望有朝一日能完全依靠本国部队来抵御入侵,所以建立一支战斗力更强大的新军便成为了朝鲜的发展目标之一。

从朝鲜与海汉建立官方往来开始,便已经在设法从海汉获取包括武器装备和人员培训在内的各种军事援助,不过还没等朝鲜军队收到成效,清军的入侵便打断了这个进程。而经过了这场战事之后,军方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与海汉军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也看到了其他国家的军队效仿海汉军所取得的成果,从而更加坚定了建立新军的方案。

这场战争掏干了朝鲜的国库,因此暂时是没有足够军费对武器装备进行大批采购了,目前所能做的也只有集中一批优秀军人送到海汉军中接受培训,让其成为日后新军的火种。

安道石便是被选派至大同江基地接受培训的一名朝鲜军官,他的出身可谓平平无奇,只不过是平安道的一个猎户家庭。十年前爆发丁卯胡乱,朝鲜试图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征兵以抵御后金军队入侵,当时才十五岁的安道石便稀里糊涂地接受了地方官府的征召从了军。

不过没等安道石所在的这批援军奔赴前线,战争便已经宣告结束,以朝鲜主动议和而告终,安道石也就很幸运地没有踏入战场。十年过去,北方强邻再度兴兵入侵朝鲜,而这次在战事尚未真正打响的时候,便已经被征召到大同江一线参与修建海汉主导的防线。

安道石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这个工程可不仅仅只是一道防线而已,而是面积颇大的一片军事基地,驻防此地的外国联军多达数千人,准备要将这里打造成阻挡清军南下的最终防御堡垒。

虽然安道石在此之前没有去辽东见识过海汉军的厉害,但多少也听说过这支常胜军的各种传闻,到了大同江之后更是亲眼见证了几乎全火器装备的海汉陆军和江岸边停靠的火炮战舰。就连跟随海汉出征朝鲜的另外几支外 队,其装备水平也远远要好于朝鲜军,这着实是让安道石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但更让他觉得沮丧的是,朝鲜军在这里只能负责后勤辎重的工作,职能几乎与民夫无异。虽然也有人对海汉的这种安排提出过质疑,但海汉军随即安排了几次战术演练,用先进的步炮协同战术堵上了所有人的嘴。安道石不难想象如果是自己指挥的部队在这种作战环境下执行任务,恐怕等不到与清军接战就已经在隆隆炮声中乱了阵脚。虽然不想承认,但他内心也知道海汉人的安排的确是有道理的,如果勉强让朝鲜军与他们一起作战,那多半会出现朝鲜军拖后腿的不利局面。

之后的战争进程无需赘述,海汉军用其骄人战绩向朝鲜同行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斗力。安道石在大同江基地全程观摩了联军是如何依托防线阻击了兵力超过自身十余倍的清军,并且因其熟悉北方战区的地理,在进入反击阶段之后充当了海汉军独立团的随军向导,跟着高桥南指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