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45章 海上贸易(2/3)

城外贸易区的经历,自己所看到的情况的确是如董烟云所说的这样,市场繁荣且井井有条,与定海港的情形竟然有七八分相似。不过福建作为贸易目的地是否真的就胜过了江浙,李溰觉得这还是有待考证,毕竟自己对两地的贸易状况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了一下,并不清楚当地官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为何。

而且李溰心中有一个观点,他认为真正掌握这两地跨国贸易状况的,恐怕还是海汉人。记得在舟山的时候,李溰曾在某一期的海汉时报上看到有关大明沿海各地贸易规模的文章,不过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文章所罗列的数据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应该会对当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很有参考价值,等以后有机会得再将那篇文章找出来好好看一看。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福建当局可以提供给外国商人和船队的安全保障力度,肯定是江浙地区所不及的。毕竟福建拥有一支号称大明第一的水师部队,水上武装力量远胜江浙沿海卫所,进出福建近海的商船基本都无需担心安全问题——最后一拨在这个海域活动的海盗,大概得要追溯到三四年前了。

而江浙当地的卫所部队就很难提供同样的条件,由于缺乏有力的武装船只,海上的安全保障只能主要依靠海汉东海舰队来维持。这两相对比之下,那自然是福建这边的通航安全更有保障。

董烟云很快便将福建在海上贸易方面的优势一项一项列举出来,本身就是传统贸易港,如今又有官方支持,安全也有保障,各种配套设施也齐全,而唯一的短板,仅仅只是距离朝鲜的航程要比江浙远一些。但这个短板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福建距离海汉本土的航程更短,与海汉之间的交易,相应的运费也会更低一些。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工夫向朝鲜使团介绍福建的贸易优势,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便是希望朝鲜今后能将福建作为主要的贸易目的地。虽说朝鲜目前的国际贸易规模还不大,但福建方面认为既然海汉都看好朝鲜,那就说明其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提早对朝鲜人进行拉拢。

经过这些年的合作,许心素已十分笃信海汉人的眼光和判断,当然眼下做的这些工作其实都是配菜,真正的主菜还是之前出兵援朝助其退敌,这个恩情朝鲜人很难直接进行报答,而按照福建方面的意愿,在经贸方面达成深度合作,似乎便是朝鲜为数不多的回报手段了。

李溰也很清楚这一点,出国之前父王便告诉他,如有机会面见许心素,当转达本国的谢意。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口头上的谢意肯定不够,所以既然福建方面想要进一步巩固两地间的贸易关系,李溰觉得满足对方的需求也无可厚非。

不过出于谨慎,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表示会记下董烟云所阐述的要点,向国内进行回报,并会劝说父王接受福建方面在海上贸易这个领域所提出的建议。

这种程度的回应已经是让许心素十分满意,他本来也没指望这位朝鲜世子能在当下就代表其国家做出什么决定,能够有意促成此事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为了表达对朝鲜世子的谢意,许心素当下便向李溰赠送了一支纯手工打造的燧发手铳。这玩意儿与其说是武器,倒不如说是一件手工艺品更为合适,枪把和枪身上都雕刻有精细的云纹。但这也不仅仅只是一件手工艺品,只要装上弹药,其威力在二十步之内还是足以打死人的。这本是许心素的一件随身物品,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李溰,政治意味就颇为浓厚了。

李溰当下也没什么东西好回赠许心素,便依葫芦画瓢,解下自己腰间的防身短剑作为回礼。这短剑倒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名贵之处,是当年李倧封他为世子的时候赐下的器物之一,平时都是收在箱子里,李溰也只在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