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4章 人口结构与土地政策(2/4)

出了大乱子。

最先开口的是邱元:“既然后世也存在这些问题,存在即是合理,我们想要杜绝这些现象肯定做不到,堵不如疏,倒不如想想办法,看如何能够缓解可能出现的冲突。”

马力科说道:“如果按陶总所说,未来的一年内有几万越南移民迁入三亚地区,那么越籍归化民的数量搞不好会达到其他归化民的七八倍之多,人口比例要是突然拉这么大,不出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陶东来很敏锐地捕捉到马力科这话隐含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关键还是要让三亚地区的归化民结构能保持平衡?”

张广愣愣地问道:“都说了有几万越南人要迁进来,其他地方的移民又来得慢,那还怎么保持人口结构平衡?”

“笨死了!”赵晓若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张广一眼:“要保持三亚地区的人口结构平衡,直接限制进入这片地区的越南移民数量就行了!”

“那多出的移民怎么办?”张广还是没理解这几人到底在说什么。

“多出的移民可以安置到海南岛的其他地方,以拓殖点的方式开发无人区。”此时陶东来脑子里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莺歌海、石碌,光是开发建设这两个地方需要的人口就至少上万,而且现在海南岛西海岸有大片的沿海平原可以用来搞规模化的农业开发,莫说两三万人,就是二三十万人也可以安置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分配到这些地方去建立拓殖点的越南移民可以有计划地进行筛选,按籍贯尽可能集中到一地,这样就不会在安置初期出现排外或者地域歧视之类的问题。”马力科也不失时机地补充道。

“只要保证三亚核心区域的社会稳定,外围的拓殖开发地区可以作为次级单位来慢慢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邱元也赶紧献计献策。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逐步完善了这个构想,不知不觉中似乎已经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不过张广还是很不识趣地在这个时候给众人浇了一盆冷水:“前几个月开发黑土港,现在筹划铁炉港,都已经让上上下下所有人忙得鸡飞狗跳的了,要是几万人在海南岛上搞拓殖,实现起来恐怕不会是嘴巴上说说那么简单吧!”

一句话让大伙儿从兴奋状态中立刻回到了现实,的确以穿越集团目前的综合实力而言,要想在海南岛上搞大规模拓殖和开发,实现起来的难度极大。开辟一个拓殖点的物资消耗实在太大了,如果仅计算北越移民的数量,未来每月两千人的迁入数字足可以撑起一个与黑土港同等规模的拓殖点了,然而可惜的是,穿越集团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以每月一个的速度筹划并兴建新的拓殖点。

穿越集团所要建设的拓殖点,并不是自生自灭的村落式移民点,而是要以黑土港为范本,建立全面的民政管理机构,将当地社会治安纳入到军方管理之下,并在短期内就实现自我造血的能力。建设这种拓殖点的物资消耗可不是小数目,在目前的人口基数和生产规模之下,的确很难实现连续建立拓殖点的目标。

陶东来一时间也很无语,他刚才的确是只看到了这个计划所带来的好处,暂时忽视了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执委会做梦都在想着早日开发海南岛西部地区,但实现起来的确是困难重重,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现在看来这个白日梦恐怕还得做上一段时间才行。

暂时跳过这个话题之后,陶东来把注意力回到了崖州办的工作上,并一一听取了驻崖办众人的工作汇报。

驻崖办自五月设立以来,至今已经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在四个月的时间里驻崖办通过各种渠道向胜利港输送移民近两千人,采购各类物资数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