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0章 金融体系的推广(2/4)

交易中心,实时公布各种货物的价格和需求,以方便各位老板获知本地商品行情。而且我们还会为交易的双方提供第三方的风险担保,买方可以把银子存入交易中心,验货满意之后开出票据,卖方拿着票据到交易中心领走银子,大家只要采用这种方式交易,都不必再担心上当受骗。”

“那这种交易担保是否需要收取费用?”又有客商问道。

任亮笑道:“既然是我方提供了服务,又承担了一定的风险,那收取一点服务费也是很正常的。不过请大家放心,我们收取的费用是极低的,仅仅只向交易成功的双方各收取交易金额千分之一作为服务费。”

众人一想,这一千两才收一两银子,其实跟没收也差不多,何况人家还要提供各种服务手段,相比大明治下三十税一的商税而言,这么点费用简直就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一名胖乎乎的客商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用潮汕口音提问道:“若是银钱来往数目巨大,从广州运来多有不便,贵方可有解决之法?”

“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考虑到了,老板们可以把现银存入胜利港的钱庄,直接用钱庄开出的银票划账交易,明年我们还会开通胜利港与广州的通存通兑业务,只要是我们海汉钱庄开出的银票,都可以在两地自由兑换现银。”任亮很是卖力地向这些客商进行宣传推广:“换句话说,大家以后来胜利港做买卖不用携带大量的现银漂洋过海,只需要在广州把银子存进我们的钱庄,拿着银票来胜利港交易就行,完事之后回到广州再提走现银,安全省事又方便,而且还不用因为回去的时候携带现银而被市舶司征收加增饷。”

加增饷是市舶司针对那些到吕宋交易的海商而设立的税种,这些海商在回程时往往没有什么货物,而是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市舶司就增设了这么一个税种来填补税制上的漏洞。而任亮所提出的这个办法不但能够免去海商们来往两地运送大量银钱的风险,而且也可以让海商们在回到广州时“合理避税”,逃过加增饷的征收。

虽然现在穿越集团的贵金属存量并不算很大,但金融部门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将银行系统纳入到商贸体系中来。施耐德从广州也打了几次报告回来,说明两地间建立通存通兑体系对扩大胜利港贸易量的好处。执委会自然也知道钱庄银行都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并且的确能够大大地促进客商到胜利港交易的热情,但鉴于目前两地之间的航运班次还没有固定下来,而设立两地之间的钱庄必然会牵涉到大量钱财的运输,这个经济扩张计划才不得不延后一段时间,等到海上运力有所缓解之后才会实施。

不过相比运作,要获得海商们对钱庄的信任才是难事。把实实在在的银子换成几张纸,在这个时代的商人们看来严重缺乏安全感,因为大明宝钞的教训还依然历历在目。

大明宝钞作为大明当权期间唯一官方货币,从洪武八年开始发行,到正德年间因为贬值严重导致民怨沸腾而不得不废止,一共流通了二百七十多年。从那以后,大明国民对于纸钞纸票就有了自然而然的排斥心理,因为谁都不知道这玩意儿的有效期能有多长时间。官方发行的货币尚且如此,要想让这些商人认可海汉的钱庄银票就更难了。

这些人不比得本地使用流通券的归化民,归化民接受流通券的最初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在胜利港已经无法使用铜钱、银两进行普通的交易买卖,想买任何东西都必须使用流通券才行。在长期的使用当中,民众也就慢慢接受了这种流通券形式的货币,何况胜利港的物价因为执委会的刻意控制,一直都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流通券的购买力,从而给予民众足够的信心去持有和使用。

明朝末年倒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