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34章(2/4)

州之后才根据这些文档提供的信息拿出处理意见,再写信送来三亚,中间所需的时间就会耽搁很多事了。

不过好在李奈已经学会了以海汉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事务,他可以在儋州或者广州将自己的处理意见通过电文的方式发到三亚,由当地的管理人员进行实施。这样只需要付出一些小小的花销,但却可以节约下来大量的宝贵时间,对于李奈这种阶层的人物来说,时间要远比金钱更宝贵,在航程中处理这些工作才是最省事省时的做法。

所以在与张金宝简单攀谈几句之后,李奈便称自己还有公务要处理,就回到了他的专属舱室中闭门不出了。张金宝倒也不疑有他,毕竟人家能让自己师生一行人搭顺风船回儋州已经是莫大的人情,总不可能在途中还得一直跟自己应酬。张金宝还特地跟学生们打了招呼,让他们在船上不可大呼小叫,避免影响到李奈做事。

一直到了晚饭时分,李奈才从船舱出来,主动邀请张金宝一行共进晚餐。席间李奈还看似不经意地打听了一下这些学生们的专业,并主动表示如果有兴趣的话,今后可以到福瑞丰做事,薪酬待遇等条件统统可以谈。

张金宝连忙谢过李奈,他知道李奈并非客套话,事实上最近几年琼西书院的毕业生的确是有一些人进了福瑞丰做事,而且数量有年年递增的趋势。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迹象,张金宝才会在三亚大着胆子向李奈推销自己的连锁办学计划。

在张金宝看来,福瑞丰对用人的需求显而易见,而目前并没有一个专门机构能够长期稳定地向福瑞丰提供所需的专业人员,这对于琼西书院来说便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当夜无话。翌日船到昌化港的时候,李奈提出要在这里逗留一日,处理一些公事,还邀请张金宝一同前往福瑞丰在这里经营的一家铁器作坊进行参观。

“在下以前一直以为昌化这里都是官办冶炼作坊,倒是不知福瑞丰居然在这里也有产业。”在去往目的地的马车上,张金宝对李奈说道。

福瑞丰在昌化的产业应该规模不小,因为这里竟然还专门有一辆高级箱式马车等在港口迎接李奈的到来。张金宝上车时还特地留意了车门,果然又看到了福瑞丰的铭牌标志,很显然这辆马车并非在本地临时雇佣,而是特地部署在这里,以备大人物到来时所需。

“这里除了我们这家,其他的作坊的确都是官办。”李奈没有否认张金宝的说法,因为福瑞丰在这里兴办作坊本就是执委会特别批准的项目,截止目前的确还没有第二家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盐铁这类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物资,在历朝历代都是由官方掌控,在海汉也不例外。私人经营者虽然也可以介入产业链,但顶多就是充当加工分销商的角色,原则上不会允许其直接介入生产环节。

而福瑞丰在这方面的待遇其实并没有例外,无权参与石碌铁矿的开采和后续的冶炼,只能从官办作坊购买钢铁半成品来进行加工,干的其实是铁匠铺的活。只不过福瑞丰有足够的资本,又有官方特许,其经营规模可比一般的铁匠铺要大了太多。

马车穿过昌化港附近的城镇,一路往北,走了大概三四里地,眼看都快离开昌化县了,才终于到了李奈所说的地方。

张金宝下车一看,这处作坊占地大约有十来亩面积,如果以铁匠铺的标准来衡量,那的确是大得惊人了。

路边有一个巨大的煤堆,足有两层楼高,张金宝估计这一堆怕不得有十几万斤煤。有两辆重载马车正在卸货,这种马车专为载货而设计,最大可以装载两千多斤货物,在昌化这边随处都能见到。

张金宝见状说道:“从港口运煤过来,这路程倒是有点远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