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51章(2/4)

陈天齐道:“那书院选址究竟是怎么解决的?”

张金宝心知对方消息灵通,也不敢有丝毫隐瞒,老老实实地说了这些天在广州城里城外考察了多处房产,但最终还是李家主动拿出来的一处庄园最为适合开办书院,所以便敲定了地址。接下来便是要开始筹备教学物资,调集琼西书院的教师来广州,然后宣传招生,定出开学日期,一步一步地进行实施。

陈天齐听了之后点点头道:“张院长果然是干实事的人,这来广州才几天时间,就已经把这么多事情处理妥当了。”

张金宝连忙谦虚道:“那也是承蒙各位大人关照,加之福瑞丰从中帮了大忙,此事才能进行得如此顺利。”

陈天齐道:“那张院长觉得目前还有什么事是驻广办这边帮得上忙的,尽管直言无妨,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我都会尽力安排。”

张金宝不知陈天齐的这种态度转变是因何而来,但想来肯定不是自己的作用,当下连忙先谢过了陈天齐的关心,表示自己会尽力先做好该做的事,如果真的有需要求助官方的时候,一定会再来驻广办叨扰。

陈天齐对张金宝这种知情识趣的回应很是满意,当下表示等广州分院成立之时,他也会亲自到场为书院站台。张金宝受宠若惊,连忙再次谢过陈天齐。

张金宝到离开的时候依然不知道陈天齐的态度为何会变得如此热情,但其实这只是因为陈天齐昨日刚收到了三亚发来的一份公文,内容是有关下一年度的驻广办工作安排。

这其中有执委会重点要求的一项工作,便是让驻广办要进一步加大从大明引进专业人才的力度,主要是指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可以进一步地放宽这些人到海汉治下地区落户的条件,比如保留其自行选择是否加入海汉国籍的权力,从生活待遇方面给予更好的落户条件等等。

其实执委会对于引进人才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今年才开始提,而是每年都固定会提及的保留节目。虽然执委会不会对成功引进专业人员的具体数目作要求,但很显然至少要保证业绩不会比头一年下滑,而这对驻广办这样的机构来说,就已经算是一项很繁重的任务了。

广州地区的民间匠人总量有限,考虑到传统技艺的培训周期一般都很长,这些行当产生新鲜血液的速度其实还未必比得了海汉挖墙脚的速度。想要在这个任务中取得年年递增的成绩可并非易事,陈天齐虽然本事不小,但每年也得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头疼不已。

按照传统的做法,一般就只能采取给出优厚待遇的方式来挖人,但如今有本事的匠人一年比一年少了,光靠这种方式挖到的人也是一拨不如一拨。

不过张金宝的出现,倒是让陈天齐有了一个新思路。他认为琼西书院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广州本地学生在学习生产技能的同时,也会逐渐对海汉心生向往,而说服这些人在接受完相应课程之后前往海汉定居或深造,成功的概率显然会相较普通平民要高得多。

陈天齐的想法其实跟知道琼西书院开办分院一事的其他海汉高官相差无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处书院的开办将会有助于海汉的文化输出和人员引进。只是执委会并未与他直接沟通这方面的看法,因此陈天齐想到这一节的时间点要比三亚那边晚了许多。

社会办学力量是否能够在海外站住脚跟,执委会对此事的发展也很关注,琼西书院的办学计划在高层眼中可以算是一个实验,失败了对官方来说没有损失,但如果成功了,那对海汉来说肯定会产生长期收益。

所以虽然执委会并未要求驻广办在这个项目给予张金宝特殊待遇,但陈天齐意识到此事对海汉的意义之后,便还是决定要在自己的职权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