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4章 南海的新目标(2/4)

百元流通券,加上每年不算太多的地租,但能做的事情却很多,海汉这边出了什么新鲜货色,驻留本地的商栈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进行抢购,效率可比那些在广州等消息的同行高多了。

这天任亮为又一家客商办好了土地租赁手续之后,却见这客商似乎并没有离开的意思,任亮便主动问道:“詹老板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想说?”

这位詹老板道:“在下想请教一下任先生,若是在下从南洋贩来商货,欲在本地进行发售,这费用该如何计算?”

詹老板名叫詹贵,是广州的一名海商。詹贵这种海商与“福瑞丰”有所不同,他是正儿八经以海上运输为主业,靠着在多地间来回倒货获得利润,而不是“福瑞丰”那种以连锁商号布局,只是将海运作为货运手段的坐商。詹贵这次来胜利港带了两条船,其中一条已经载着购买的海汉货物回去了,而他自己则是留了下来,准备在这里看看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发财机会。

任亮解释道:“如果是我们收购的物资,那当然就没什么费用,一切都由我方承担。如果与其他客商交割货物,也必须在港务中心登记,由我方收取双方各千分之一的手续费用。如果在本地零售,那就得上缴商品税,具体得看詹老板打算卖什么东西了。”

“象牙、犀角、乌木这类商货,贵方可有兴趣收购?”詹贵问道。

“哦?”任亮眉毛轻轻一挑:“不知道詹老板的货物从哪里来的?”

“占城。”詹贵并没有打算掩饰什么,直接便说了出来。

“詹老板跟占城国有生意来往?”任亮一边问,一边已经想到了之前宁崎曾经提过的某件事。

詹贵面有得色道:“在下自成年开始便随父辈多次前往占城进行贸易,在当地也算是有些门路。若贵方有意收购当地货物,在下可出面代为采买。”

占城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部,自号占婆国,不过中国一直称其为占城。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并非詹贵所说的象牙犀角这类东西,而是北宋年间就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占城稻,这种早熟耐寒的粮食作物在中国江南地区有非常大的种植面积,并且对长江流域的稻作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占城国跟中国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在历史上打打和和数百年,到了明朝的时候,占城曾经遣派使者入朝进贡,并由太祖朱元璋下诏封赏了占城国王的称号,在当时也算是根红苗正的藩属国。

不过自从安南在大明时期独立之后,占城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15世纪初后黎朝建立之后,立刻就对占城发起了军事攻击。1470年后黎朝的黎圣宗亲自率军攻打占城,只用三个月时间便攻破占城国,连当时的占城国王都一并抓了。从此占城国的大部分领土都被并入了安南版图当中。如今南北越交战的河静、南广平、广治乃至更南边的顺化地区,其实都是以前占城的国土。

而在1627年前后这个时期,占城虽然尚未灭国,但已经式微,是属于安南的藩属国,并且受到南越阮氏政权的控制。而其实际控制的领土也变得极为有限,在中南半岛的东南角还拥有一片控制区。

宁崎在之前的讨论会上就曾经说明过,现有的对越移民政策其实只适用于北越地区,因为南越地区在过去的数百年中都是占城国的领土,而占人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都并非由中土传入,其人种也更接近于南海群岛的马来种,从头到脚跟汉文化都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想要从文化或者社会制度上对其进行同化的难度较大,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事情。

但占城所在的位置却是南海要冲之一,占人也从很早就开始从事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西亚等地区的海上中转贸易,在南海地区可以说是起步很早的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