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03章(2/4)

清军仅靠来去如风的骑兵就能攻破大明边防,如果再多了火枪兵的加入,恐怕大明的处境就将更加不堪。作为名义上的盟友,海汉的确有义务对大明提出警示。

韦林应道:“那卑职这便去知会明使一声?”

陈一鑫想了想才应道:“你去通知他来一趟,我当面跟他说,这样也郑重一些。”

大明与海汉展开正式的官方接触,便是在金州开始。1636年兵部侍郎梅生川秘密来到金州,与海汉商议军事合作及金州归属等问题,后来便促成了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在那之后大明也向金州派驻了官方人员,以此来作为双方的交流渠道。

这种派驻机构其实非常清闲,大明使者只需按照海汉提供的战报,每个月给朝廷写一篇奏折即可。如果朝廷有旨意下达,也会由派驻机构的使者向海汉转达。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养花钓鱼,看书下棋,金州这地方没什么消费娱乐的场所,倒是很适合修身养性的生活。

目前常驻金州的大明使者就是当初那位兵部梅侍郎的手下亲信,名叫岳永寿。虽然他只是兵部的一名小小主事,但背后由梅生川撑腰,才能捞到这么一件好差事。除了每月提交给朝廷的奏折能刷出存在感之外,岳永寿还能按月从海汉这边领到一定数目的银子,美其名曰“办公经费”,这笔不上账的收入自然都悉数进了他自己的口袋,一年下来也是颇为可观的数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岳永寿在金州驻扎期间没少拿海汉好处,自然也就一直很配合,不让去的地方不去,不让问的事情不问。

接到通传,岳永寿很快就赶来面见陈一鑫。他很清楚自己在金州的作用,陈一鑫召见自己,那必定是有某些事情要向朝廷转达。

陈一鑫开门见山地向岳永寿说明了自己急着召见他的原因,是因为发现清军极有可能正在组建和训练火枪兵部队,而这些特殊部队或许会在不久之后的某个时候就出现在大明的边境上,届时大明就将要面对武器性能已经超过自家的清军。

岳永寿听了之后也吓了一跳,他知道明军有火器营的编制,但所使用的武器多是原始的火绳枪,或是很老式的燧发枪,远远比不了海汉军所装备的连发步枪和各种口径的火炮。如果清军也有了类似的兵种,并且列装了性能更好的武器,那大明的边防就得承受更大的压力了。

岳永寿道:“既然连陈大人都觉得很危险,那在下一定会尽快将此事奏报朝廷。只是不知陈大人可有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

陈一鑫道:“就目前来说,我们还没能确认清军火枪部队的真实兵力和部署状况,所以也很难评估其具体的战斗力。如果这些部队被投送到大明北方边境,我认为明军很难具备与其一战之力。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非是明军大量装备同级别的武器。”

岳永寿道:“陈大人的意思是,让在下向朝廷提出建议,大批购买贵国出产的武器装备?”

陈一鑫毫不避讳地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只有贵国主动提升军队实力,才能将清军阻挡在国门之外。”

岳永寿犹豫道:“但朝廷对求购贵国武器一事似乎不是太赞同,价高且可选的武器种类太少,交货周期又长,不少大人都认为这种买卖太吃亏。”

岳永寿说的情况的确也是实情,海汉虽然也要卖武器装备给大明,但却限制颇多,而且出售给大明的武器,性能甚至还不如卖给福建许心素的货。作为买主而言,出钱还要受气,自然这买卖就不会太舒坦。

陈一鑫道:“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市面上只有我们能够卖给贵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