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76章(2/3)

的居民区里走动,向他阐述着自己的一些观点:“我们可以在完成工作就离开这里,回到生活环境更好的地方,但他们不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一生都要在这里度过。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能给这些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里的居民区依然是当年刘山夏来这边规划的集体宿舍,居住条件说不上好,砖石结构的两层小楼,中间是用木楼板隔开,每户人家住一间,洗浴、厕所都是公用设施,吃饭去集体食堂解决。当年穿越集团刚到三亚的时候,穿越者们修建的第一批集体宿舍就是这样的结构,刘山夏看到这些宿舍楼,不禁也回想起了十多年前的景象。

这几年对苗栗这边的财政投入有限,想来也没有多余的经费可用于改善本地民众的居住条件。不过刘山夏注意到这里的路面倒是修得十分平整,主干道几乎都铺了一层沥青,大概是这地方为数不多比较有档次的基建设施了。

类似这样的路面在海汉海外殖民地中并不多见,不过刘山夏还真就在另一处见到过沥青铺路,那便是位于北部湾的黑土港。但当地所使用的是煤炭炼焦生成的副产品煤焦沥青,而苗栗这里则是原油蒸馏之后的残渣石油沥青,两者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由于目前海汉的化工水平还比较原始,所以本地炼油之后产生的沥青暂时也没有太多用处,堆积起来反而会造成污染,正好就用来铺筑路面。

“今后从采油区通到海边港口的这条干道,倒是可以就地取材铺设沥青,建一条高等级公路!”刘山夏不想与王辉深度探讨社会哲学,便果断将话题转到了自己此行的任务上。

王辉应道:“就采油区这些路面,都是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全部铺设完,如果以现在的产能来计算,要铺完你说的这几十里路,那不得花个七八年时间?”

刘山夏道:“乐观一点,应该用不到那么长的时间,只要执委会决定要提升这里的原油产能,那沥青的供应量也会跟着增长。只要经费管够,劳动力和材料供应充足,施工速度其实也快。”

刘山夏并不是说场面话,抵达苗栗后他只休息了一天,次日便带着随行人员开始勘测地形,规划道路修建方案。王辉还是派了高枞带着一队人跟着,一方面给刘山夏打打下手,兼职当向导,另一面也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

王辉也收到了期盼已久的消息,工业部已经确认了他的离任安排,而下一任官员已从三亚出发赶来苗栗,不日便会抵达。这对王辉来说可以算是一种解脱,而他也主动与刘山夏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不过卸任前的倒计时也并不是那么好混日子的,接着又收到北方发来的电报,让苗栗地区尽快组织兴建移民安置点,准备接收来自山东的首批移民。

考虑到苗栗这边的人员配置状况,要接收安置大量迁入的移民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生活物资方面也会出现短缺,民政部门已经统筹安排了粮食、被服、药品等生活物资,近日便会运抵苗栗,同时还从澎湖、舟山等地组织了一批有移民安置工作经验的人员赶来苗栗增援,以确保移民抵达这边后不会因为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而导致秩序混乱。

于是王辉不得不先收起兴奋的心情,开始为接收移民做准备。有关移民安置点的选址,相关部门早有规划,正好刘山夏也在苗栗,可以帮忙把一把关。

由于苗栗本地根本就没有像样的航运业,所以与海汉的其他海外殖民地有所不同的是,这批移民并非是苗栗自行组织船队运回来的,而是由执委会代为安排,装完人南下的时候才通知苗栗准备安置工作。而这个举动也就表示执委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大量迁入人口对苗栗进行开发建设了。

苗栗本地从事民政工作的人员也就寥寥十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