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84章(2/4)

谈。

宴席结束后,石迪文屏退家人和手下,请陶东来到书房饮茶。他虽然穿越前是在西方长大,但在舟山待了这么几年之后,生活习惯也在慢慢向这个时代的汉人文明靠拢,这书房竟然是传统的中式风格,桌椅、屏风、书架,全是紫檀木制成,造型简练,做工十分精致。空气中隐隐能闻到一丝淡淡的香气,应该是天然沉香燃烬后遗留的气味。

陶东来自是识货之人,进到书房看了一圈便道:“你这都是苏作的家具啊!好东西!”

石迪文应道:“其实我不太懂这些,曲知府之前来我这里,说是书房差了些文气,回头就叫人送了这些家具摆设过来,我也就依了他的建议,把这书房内外的陈设统统换过了。我自己也觉得这种风格挺好,待在书房里能让心思沉静下来。”

明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家具制作风格被统称为苏作,讲究线条简单流畅。类似这样以地域命名的家具风格还有京作、广作等等,比如执委会所在的三亚,家具风格便深受广作流派影响,比较讲究造型的装饰感。

石迪文从书架上取了一罐茶叶,亲自给陶东来泡了一杯热茶:“以前我不喜欢喝茶,觉得这东西哪有酒喝着舒服,但最近这两三年可能是跟本地三教九流打交道的时候多了,慢慢也习惯了喝茶。现在一天不泡两杯茶喝,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茶是杭州府的王通判送来的,说是新鲜的明前龙井,前几天用快船连夜从杭州送过来的,陶总品一品看看怎么样。”

陶东来看这杯中茶叶又短又嫩,其嫩芽宛如莲芯,热水冲泡之后香气四溢,还没入口便知应该是好东西了。类似这样的高级茶叶,三亚当然也有,不过因为路途遥远,送到三亚的茶叶起码要比产出时间晚一个月左右,加之南方与江浙地区的气候环境不同,自然新鲜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品质上的确比不了原产地。

陶东来喝了两口,便夸赞这茶入口柔和清甜,的确是好茶。石迪文当即便表示等陶东来启程之前,会将自己收到的茶叶先分一半给他带上,待陶东来北上办完正事回来,再另行多准备一些。毕竟杭州离舟山有四百多里水路,要现给陶东来置办新鲜茶叶,那起码得耽搁一周左右,可能就会影响到他后面的行程安排了。

陶东来也不推辞,当下便谢过石迪文的安排。每年给他送礼的人成百上千,不乏有人担着金银财宝上门的,自己人送的些许茶叶并不会让他觉得有负担。之前在漳州做客的时候,许心素送给他的各种土特产加在一起只怕得有一两千斤了,不过其中大半他都留在了漳州的办事处,让当地安排送回三亚去了。

“陶总,你之前发电报过来说,想跟本地的头面官员碰一碰面。杭州那些官员都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我考虑再三,这边嘴严靠得住的大官,恐怕也就只有曲知府了。如果你要见附近的明军武官,附近各个卫所的指挥使都可以现约时间碰面,提前一天安排就行。”

喝了几口茶之后,石迪文便主动提及陶东来造访舟山要办的正事。陶东来难得有机会来到这边,如果按照正常巡视安排,自然是要与附近地区的大明官员举行会晤,但此次行程要求对外保密,就不便太招摇了,只能安排陶东来会见比较可靠的对象。这让石迪文来挑选,放眼整个江浙地区,自然是与自己联姻的曲余同曲知府最值得信任了。

但石迪文其实也不太清楚陶东来约见地方官员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安排会面之前,他也还得再征询一下陶东来的意见。反正与舟山相邻几处州府的官员,他基本上都打过交道,特别是各卫所指挥使、千户这些得了不少好处的武官,早就把他视作了活财神,约见这些人并不困难。

陶东来微微思考了片刻,这才点点头道:“浙江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