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7章 价格补贴(2/4)

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不过归化民们却不太理解为什么海汉长官们将这个很普通的日子当作了庆祝的节日——这个时期的“元旦”是正月初一,在原本的时空中,是到1949年之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改成了春节,而把公历的一月一号定为了元旦。

在采用纪年的方式上,穿越集团内部也曾有过多种意见,主要分为公元历和农历两种。其实两种纪年方式都各有利弊,如果单纯采用一种纪年方式,那势必会造成某些工作上的混乱。比如资料库中的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是以公元历记载的,要全部划算成农历将会相当麻烦。而穿越集团最大的依托大明朝又是使用的农历,如果单纯的使用公元历,那么与大明的商贸、文化接触中也会有诸多不便,因此在穿越之后一直都是采用两套纪年方式并行的办法。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的到来,执委会也不惜花费重金,营造出与民同乐的气氛。所有的归化民都得到了轮流放假一天的待遇以及节日特别加餐,入籍超过一个月的归化民,每人都得到了一元流通券作为“特别奖金”。虽然这一举动在民政部的账本上又添加了一笔不小的花销,但执委会认为这笔钱花得非常值得,不但收买了民心,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本地消费,营造出“节日消费”的气氛。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居民们得到这笔钱之后也没有别的地方可用,基本只能去胜利港的商贸区消费,而且也只能购买那些得到了执委会特别补贴,价格低得惊人的商品,于是这笔钱在外面流了一圈之后,很快就会再次回到执委会手中。但尽管如此,归化民们也非常感激海汉长官们的“善举”——这种无缘无故给老百姓挨家挨户发钱的举动,可是过去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

于大山嘴里哼着小曲,走进了位于港口商贸区的“胜利百货店”。这家店是民政部下属的经营单位,专门面向归化民出售各种生活物资和商品。由于价廉物美,这里在开业后迅速成为了整个商贸区最有人气的一间商铺。

于大山刚跨进店门,便已经有伙计出声招呼他:“于管事来了!快里面请!”

“你去忙你的,我来招呼!”一个身材干瘦的中年男人挥挥手示意伙计退下。

“王裁缝,还没来得及恭喜你高升啊!”于大山朝对方拱了拱手道。

“于管事,我现在可不是裁缝了啊!”对方显然不太满意于大山的态度,带着三分傲然指了指胸口上缝制的标牌——两寸宽,半分高的白布标牌上用黑色丝线缝出了“店面经理”四个字。

“好好好,王店面,是我失言,是我失言了!”于大山笑呵呵地向对方表示了歉意。

“王店面像话吗?请叫我王经理!”王财气鼓鼓地表示了不满。

这个被于大山称为“王裁缝”的人名叫王财,原本是崖州的一个小裁缝,后来因为破产成了流民,被牙行收罗来了胜利港落户。最初的几个月一直都是从事老本行当裁缝,当初于大山在于小宝去广州前给他订做的衣服,就是王财给做的。后来造船厂试制船帆的时候,所有的本地裁缝都被临时征调过去,而王财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为船帆的制造工艺出了不少主意,于是立功受奖,被破格提拔起来。

在那之后王财倒也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了一些事情,例如施耐德在广州向“永丰布行”订购的各种织物,其参考资料便是由王财搜集整理出来的。之后他又负责组织了一批裁缝完成新式军服制作的工作,工期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军警部的好评。接连的几次出色表现之后,民政部便将他调到了新开张不久的“胜利百货店”当店面经理。

这个职位看似与他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王财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真正的机会这才开始到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