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2章 试炮(2/3)

门炮的有效射程大概是在一千米左右。实际上超过800米之后,炮弹在空中飞行轨迹和最后的落点都会出现不小的偏差,根本就已经和之前瞄准的目标位置无关了。

这个有效射程跟后世的火炮自然没法比,但对于穿越众来说,这个射程距离已经完全足够了。胜利港港湾通向外海的峡口最窄处只有400米,几乎正好就是这种小炮命中率最高的距离,军警部认为只要在峡口两边各架上两三门这种小炮,就足以封锁住港口,防止外来敌人从海上闯入。

而同样的防御机制还适用于穿越众所看好的三亚湾峡口的防御,那里的出海口宽度连胜利港这边一半都还不到,用这种炮打进出峡口的船只完全就是用枪顶到脑门上射击,对手连躲避的机会都不可能有。

这门炮因为射击频率过高,导致炮管很快温度过热,打了十多炮之后就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散热。不过炮组已经完全停不下来,将另一门炮换上炮架,继续进行测试。直到一口气将装在藤筐里的三十多发炮弹全都打出去之后,炮组这几个人才气喘吁吁地倒在地上。

“太累了。”就连一向以坚韧著称的王汤姆都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还是……得尽快上后装炮才行。”颜楚杰一边喘气一边说道:“这体力活确实强度大,我先前小看这活儿了。”

每次发射前的十多道操作程序都还好,虽然繁琐一点但对体力耗费不多,只是每次发射完之后几个人都得推着沉重的炮架让火炮复位,不管瞄准还是调整角度,全是依靠人力,中间还将两门炮从炮架换上换下几次。这三十多发打下来,把这四个壮汉都累得够呛。

试炮的结果,观察团一致认为这两门炮的质量已经合格,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直接运用于实战。不过目前的问题是严重缺乏炮手,甚至连同时操作两门炮进行试射的人手都没有。哪怕仅仅就是出于这个原因,目前都没办法让冶金车间开始大量铸炮。

于是军警部不得不暂时收起立刻组建炮兵部队的痴念,今后一段时期内还是以这两门炮为基础,依靠不断的试射定出射表,同时培训更多的合格炮手。

冶金车间接下来的任务是以这两门炮为基础,改进铸炮工艺,同时也要开始研究大口径前装炮和更高级的后装线膛炮的生产工艺。执委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军工相关部门要秉承“装备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的武器研发原则,保持武器装备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火炮,接下来要进入研发的火铳武器、战船等军工项目,也要以相同的方式来进行操作。

冶金车间对此安排的抱怨声是颇大的,水电站离竣工还有些时日,目前没动力电可用,导致那些高效的金属加工机床迟迟不能投入使用,所以现阶段几乎所有的金属冶炼和加工任务都暂时划给了冶金车间。他们现在不但要造各种铁制农具和生活用具,还得搞武器研发,而接下来他们还要负责协助生产工业部和能源部联合开发的蒸汽动力原型机,根本就忙不过来。刘星礼已经很郑重地告诫执委会,这样高强度的生产任务安排就算不把人累垮,也很容易会造成过度疲劳,发生生产事故。而冶金车间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肯定就是非死即残,到时候只怕没人背得动这个黑锅。

受到无情压迫的并不止冶金车间一家,面临同样状况的还有化工部和木工房。化工部要在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都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为军警部的火器试验场继续制造颗粒火药。而木工房则是得到通知,让他们在近期制作一批木制枪靶,作为未来生产出的火铳试射之用。

所有人都忙得脚打后脑勺的时候,倒是有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显得格外的清闲。

任亮坐在田独河边的树下,手里拿着根竹鱼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