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百七十六章 挑灯夜战的人(2/2)

,我看你也趴着休息一会儿算了!这根本就是咱们的电报班长折磨我们!”

“怎么是折磨呢?坚守电台是光荣艰巨的任务,我们不知道上级或者友军何时发来电报,只要电报呼叫,这里就必须有清醒的电报员接受!”

“所以就选择我们?”趴着的索菲亚侧着脸只露着一只眼睛。“我们明明是初学者,班长把我们搁在这里,他要么是出于信任,要么就只图自己的安稳觉。”

其实她这么说也很对,自己是什么水平?索尔金娜扪心自问,想要做好一名优秀电报员,起码得把密码本背好,这不仅仅是32个俄语字母的数字代号,代号翻译后拼出的单词对应的确切意思,还需第二级翻译,而这才是最麻烦的。

实际上她用不着把第二级翻译做的太好,因为翻译可以慢慢来。索尔金娜一门心思的想要向她敬爱的长官证明自己的强大实力,对着第二级的单词密码翻译可劲背诵。

两个姑娘的这般言语,完全干扰不了工作中的杨明志。

他也是心血来潮,想到了增强火箭炮综合实力的手段。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些草图,研究的却是当前的尖端科技。

一门155毫米口径的重炮能把炮弹打到十五公里外。若是再想打远,就需要更大的口径、更高的倍径和更粗大的炮神,或许只有“舰炮上岸”的黑科技了。

杨明志知道,三百毫米以上口径的战列舰主炮能把炮弹打到三十公里外,而当前正在激战的萨瓦斯托波尔一线,苏军的海岸炮塔能火力打击半径44公里的区域。德军应该已经解决掉这些巨大的威胁,他们使用的手段可谓以牙还牙——大口径列车炮。

然而,火炮的射程最多也就这样了,因而在这场世界大战后,各国远程火力的发展,走了两条道路:战略轰炸机与火箭。

常规火箭炮再不是喀秋莎这种最大射程八公里、准头不高的货色,各国的常规火箭炮甚至能飞四百公里,更不说能飞一万四千公里的洲际导弹了。

因条件限制,杨明志知道自己难以造出过于威猛的火箭炮,他所研发的还是对类似喀秋莎这种火箭炮的魔改。如何用有限的推力让弹体飞的更远,手段已经有了。这种手段必然是有效的,为了达成战术效果,弹体的空气动力学布局也需要改一改,而这,杨明志了如指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