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仪还是安禄山(2/3)

无视皇上的将领,对国家对朝廷的危害,可能会远大于其贡献。那么,自已真的要以这一条罪状,却责备李啸么?崇祯心里一时十分不是滋味,他长吸了一口气,便对刘宇亮道:“刘爱卿,你且这第二条罪状吧。”刘宇亮见皇帝没有表态,心中不觉有些讶异,于是,他又急急奏道:“禀皇上,以在下看来,李啸的第二条罪状,却比他这第一条罪状还要严重得多。”“哦,何出此言?”“皇上,那李啸在打跑了西班牙人与荷兰人后,彻底据占了整个台湾岛,故台湾已成了我大明国土。台湾既已成了我大明国土,便需奏禀朝庭,由朝廷分设州县,安排官吏。谁料,这李啸却私心自用,竟自设了州县与官吏,实是狂悖已极,目无君上!这般跋扈行径,陛下若不追责,则臣只恐李啸这不轨之举,多有效仿追随者矣。”听了刘宇亮后面加重语气的结尾,崇祯皱起眉头,脸色焦虑之色更甚。李啸这样的做,实在是太让自已这个皇帝难堪了。这台湾虽是化外之地,但既然已有国家收回,岂有完全不禀奏皇上与朝廷的道理,这私设官吏,独擅专断一事,绝对是无法洗白的污。崇祯长叹了一口气,他依然以淡淡的口气,对刘宇亮道:“季龙,你再这第三条罪状。”刘宇亮眼睛迅速地眨了眨,便继续道:“陛下,这第三条罪状,以臣看来,却是比第二条又还要严重。因为,前面两条,退一万步来,李啸尚可以年轻气盛,懵懂无知,来掩饰过错,但这第三条,则是他无论如何辨白,也绝无法给自已洗脱的。”“哦,季龙何以这般认为?”“皇上,对蒙古禁止边贸一事,朝廷一再严令杜绝,大力查禁,但李啸却置若罔闻,身为大明将领,却私与蒙古清朝进行走私贸易,可谓知法犯法,其罪甚大。臣以为,若查实李啸的走私行径后,需得重重惩治此人!若皇上对此人从宽放过,不深追其责的话,则臣只恐我大明万里边关,各地将领皆将群起仿效,则我大明的边贸禁令,终成一纸虚文矣。”刘宇亮侃侃完,龙椅上面,却没有半动静。刘宇亮心下惊疑,他满以为,皇帝在看过这封信,又听了自已的解释后,会立刻勃然大怒,然后立刻下旨重办李啸,却没想到,皇帝虽是一脸忧虑之情,却一直没有开口表态。“皇上。。。。。。“崇祯摆了摆手,制止了他的话语。脸色僵硬地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目光呆滞,表情十分复杂。最后,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这个从一个百户开始,让朕一步步看着他成长壮大的李啸,真的是这么一个大奸似忠,表面恭顺,却背地营私自利之徒么?而这个刘宇亮,给自已看这封密信,名为让朕决断,只怕未必没有夹藏私货来打击李啸的嫌疑吧。“季龙,郑芝龙信上的话语,以朕看来,皆是其一面之辞,多有夸张之处。李啸次为国出力,灭流寇,抗鞑子,乃是实打实的功绩,堪为国家难得之重臣,岂可凭你一言,便轻易处置乎?季龙所要从重处罚李啸,朕以为不可。”“陛下,你这般仁心,臣只恐那李啸将来愈发坐大后,越发难制矣,将来给大明带来的伤害,怕是现在的百倍亦不止!”刘宇亮见皇帝这般袒护李啸,心中一急,一句话便脱口而口:“陛下,你以为那李啸是中兴唐室之郭子仪李光弼,但臣观之,只怕此人却是终结盛唐之世的安禄山与史思明!”“住口!刘季龙,你这般信口雌黄,实在太过放肆了!”见刘宇亮口不择言,竟将一直为国家和朝廷忠心效力的李啸,比喻成一名在史上遗臭万年的反贼,崇祯不由得勃然大怒。“朕相信,朕与李啸,乃是千古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话,朕不负李啸,李啸亦绝不会负朕!“崇祯低声完这句话,站起身来,在阁中来回地踱步。刘宇亮扑通一声,又伏跪于地。“皇上,臣既食君禄,便是纵死亦要直言!想那安禄山未反之前,与那唐玄宗情如父子,甚至自指其肚,他的肚子中只有一颗为皇上效死的忠心,此时情状,怕是整个唐朝都没有人会相信,这样一个憨厚忠君的将领,最终会走上背叛唐朝的道路。可结果却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