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五节 苦役的希望 道路(1/4)

所以对于立县这个提法带来的政治目的和效应,龙致远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想法,也是很为赞同的,但是对于张懋修等人的做法他却提出了异议。立县没有问题,但是谁倡议,谁推动,谁主导,这个思想必须搞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要不然恐怕是要弄巧成拙。

按照张懋修等人思考的说法,立县问题,应该是由海西、女真各个部族头领们一致上书朝廷进行公推,然后由张凯贤倡议,巡抚曾山牵头,最终给万历皇帝面上形成涂脂抹粉的政绩,毕竟么,说到底,这也算是开疆辟土的政绩,想来依着皇帝陛下年轻、性急、好大喜功的心气,一定会高兴万分,很是满意辽东一线人的表现,也不至于对于龙致远过去的一些举动产生什么其他戒备、怀疑的心态。

其实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张懋修等人对万历帝的心态还是分析的极为到位的,对于这一点,龙致远也很有些赞同。但是他反对的就是前面的海西、建州女真各族头领齐刷刷的上奏请立县,这会有问题存在,让人给出一种被掌控的假象,必须要让一部分的头领站在反对立县的一面,并且公开站出头来发出反对的声音,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关墙之外并没有被龙致远一手控制,而没有足够的掌控力,关外龙致远的发展就能够让皇权不会产生忌惮之心。

在会上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张懋修等人也是赞同的,认为魁首的思绪才是老成之道,自己油灯下黑之嫌,树立起一支反对派的武装非常有必要。而且张懋修的思维继续发散开来,延伸到了对朝鲜的攻略事宜上面,说到底,朝鲜乃是大明太祖皇帝立为了不征之国,换句话说,就是铁杆的藩国,而青年军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对朝鲜的征服,从中获得足够的人口和市场反哺青年城的经济发展,有了这么一支反对派的武装存在,到时候朝鲜有什么怀疑和怨言,也好有些推脱搪塞的借口不是?

商议到这块儿,龙致远等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弄了一班在青年城修养的女真贵族们上书同意立县,而反对者呢,则是选择像乌骨伦、丰必额这种铁杆投靠青年军的人物充当,选择进京抗辩,反对立县,要求维持原来松散的朝廷统治,这叫做请愿,自然去了朝廷乌骨伦扮演的角色肯定是不受欢迎,必然被朝廷中的官员所唾弃,最终必然被轰出来了事。

到了那个时候,乌骨伦就能扮演女真势力之中的最顽固派、强硬派,他们就能有借口组织一支表面上的叛军向东继续扩展,一方面占据野人女真、东海女真的广阔地域,一方面开始对朝鲜进行试探性的小规模进攻,如此一石二鸟之计,对青年城来说,及规避了攻略朝鲜带来的负面影响,给自己面子上涂抹了一层漂亮的金粉,又讨好了皇帝陛下的心思,让他完成了开疆辟土的美梦,何乐而不为呢?

拿定了主意之后,龙致远带着有着一般傀儡部族首领签名的文书,就直奔辽阳,他要去见一见曾山,话说,这位曾世伯到辽东继任,他还没有见到过本尊,只是通了几次消息,托人送了几次礼,给这位世伯在关墙外面弄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农庄做为私产而已。

当然,曾山的身份乃是辽东巡抚,这个官职对于整个辽东来说,乃是上管军,下管民掌控了一地生杀大全的关键职位,龙致远对于这为曾巡抚的一举一动保持着小心谨慎的观察态度,并且让专人对曾山开了档案进行全方位的布控和监视。

有人说,曾山不是龙致远政治上的盟友么?你如此似乎有些太小家子气了。其实不然,人是最为复杂的动物,在山东,碍于时势曾山可能会坚定的站在龙致远这一边,成为同龙致远同呼吸共患难的盟友,但是随着身份地位,时间的推移,人的利益点都将会有所转变。

更何况张凯贤的那封说龙致远坏话的奏章,最终落得一个莽撞上奏,查无实据的结论,就可以看做是曾山对以往情分的一次偿还。但人情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