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节 试探背后的用意(2/4)
前打掉牙齿往肚子里面咽的觉悟。所以就如同龙致远所想,在暴怒之后,曾山逐条分析冷静了下来,开始更多的去思考自己如何在之后的事情里面同龙致远打交道,而不是去考虑仇恨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
面子是什么?狗屁不值,只有利益,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正经的东西。曾山能够在济南事变之中站稳位置,站对方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自己的上司布政使、巡抚卖了个干干净净,说句不好听的,他就不是一个讲究原则和感情的人,这一点龙致远看的清清楚楚,而曾山自己也非常明白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追求,也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符合自己利益的道路。
哦,你说曾山这招试探龙致远的举动,想将巡抚衙门搬到辽阳来的举措是错误的?不,不能这么说,之前就说过,曾山对于巡抚衙门放到辽阳中的试探,更多的是一种对辽东各个阶层的反应和接触,看看大家对自己这个巡抚上任有没有什么决断,更是在对龙致远这么久都没有上门拜访自己不满的一次表露。
所以,在暴怒之后,冷静下来的曾山反复思考,反而觉得自己的这次试探,是神来之笔,乃是一次非常好的决断,通过试探能够明白很多过去不明白的东西,让双方都思考的一些变化。因为辽东的水太深,因为龙致远和曾山之间地位的变化,所以两人的位置和利益纠葛的共同点和分歧也发生了变化,自己当上巡抚他的利益自然有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不仅仅是在地方,更多的是在朝堂之间,而龙致远回到辽东,他的利益在哪里,在地方之上,那么地方上的利益同朝堂之间的利益有互补,互相支持,也有相对立的地方,就看如何调和。
有了曾山这次的试探带来的负面冲突,让两人在今后的合作之中能够找到彼此双方都能接受的底线,找到这根利益原则的红线,这才是这次冲突背后所能够印证的东西,也是双方所希望获取的东西,矛盾尽量避免,利益纠葛和共同点相互加强,这是最好的双赢局面。不过这种事情往往是高手过招之间,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东西。
当然,如果龙致远领悟不出来其中的真髓,而真的咄咄逼人,让曾山下不了台,甚至把整个巡抚的权威丢在地上踩踏,那么曾山也不会畏惧龙致远,顺手推舟就将这件事情暴露到皇帝陛下面前,丢到皇帝陛下面前去决断,要知道曾山不是别人,是皇帝陛下认定的代表大明王朝统治辽东百万军民唯一的,合法的代表。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龙致远一年给皇帝陛下带来百万两的金银花收入,那又如何?同皇帝陛下的威严来说,与皇权的统治,以及阶级森严的等级制度比较,都算不得什么,必然龙致远会在皇帝陛下心中落下一个持宠生娇的印象而遭受打压;
如此状态下,无权、无钱、无兵的空壳子巡抚曾山,也就能顺杆爬的在打压之中获得自己的利益,进而在辽东真正成为能够箝制龙致远的存在,毕竟曾山知道,真正在这个块沃土之上,决定世间万物命运的,只有皇帝陛下,只有皇权的力量才是至高无上的唯一。
但是如果龙致远知道进退,明白世情道理,自然而然就会留下权利的缝隙,明白同曾山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径。那么这个时候曾山也就不会只成为龙致远手上的傀儡,而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能够有自己的权利和势力范围,曾山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立下功勋,进而进军朝堂,为以后能够成为阁臣打下基础。
现在双方的碰撞已经完毕,矛盾已经产生,剩下的就是冷静,是等待,是双方下一轮的磨合和谈判。曾山生气之后眯着眼睛坐在那里,他在等,等候龙致远上门,等待这位刚刚打了自己一个耳光的世侄给自己一个交代。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的安排监视龙致远的人回禀到:“老爷,对面的人没有什么动静,依然呆在徐老头的早点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