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节 名利的网(2/4)
族请求立县归附呢?这不是恰恰说明了皇帝陛下用人的独到之处么,和他的本事?所以这立县的请求,说透了就是给皇帝陛下脸上**裸的贴金。
既然皇帝陛下是英明神武的,那么同皇帝陛下作对的,肯定就是一群愚蠢的无能的对象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面都会有这种直观的概念。那么这个时候,文官集团要是冒充来同皇帝陛下唱对台戏,那会给天下人何种印象?那么舆情民心会站在何处?这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因此立县这件事不在于它给大明增加了多少疆土,事实上它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思量完之后,曾山心中暗叹一声,这龙致远送上来的礼物,真是让自己连不接都不可能。前面说了立县能成为皇帝陛下的政治资本,那么何尝不能成为他曾山的功勋呢?毕竟是曾山到了辽东才有的举措么,如此大事,天下皆知,最后必然好处多多,而前面说过曾山到辽东最需要的是什么,说透了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件掌控辽东,为贵妃之子登基服务;第二件捞取功勋为出阁入相,更进一步做准备。
前一件,先不说,曾山现在根本无法掌控辽东,几次文官、武将的会议,看上去一众人等对自己恭恭敬敬,但实际上,政令下达,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推诿理由,让你有怒发不得,有气生不出,只能憋闷着等待时机;
当然曾山知道,并不是龙致远在背后玩的花活儿,故意使坏。而是因为,这边地辽东多年来受到外敌入侵,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排外心态,如果没有本地豪强的支持,根本打不开局面,而这个切入点就是龙致远,所以他才有抛开一切事物,急切同龙致远见面的因由。
现在见面之后,这方面的事情还没有谈,他这个巡抚如何能够得到龙致远的帮助对辽东实现控制,进而又不威胁龙致远自己的利益,让两者之间能够相辅相成的得到互补,龙致远就抛出了这么一个立县的议题,等同于送了一个大大的功劳给他,让他能够获得开疆辟土的殊荣,在明史之上都会留下痕迹和烙印,对日后的前程大有补益,他怎么能够不开心呢?
只是这份开心的背后隐藏着不安,正所谓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更何况龙致远这中什么都算到死的小狐狸呢?想必这么大的好处肯定不会白白送给自己,一定有要求的,只是不知道他对自己能有什么要求,自己要付出何种代价?
“上书不是问题,化外之民心念国朝,仰慕大明文化,想要归化大明这是好事情嘛,只是老夫高高继任,这些事情乃是贤侄一手操办的,没有半点功劳,怎么好冒此大功呢?我看着上书还是以你为主,老夫听闻你获准了直接上书皇帝的特权么?完全可以自己上奏,不需要经过老夫我的手,多此一举嘛~!”反正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曾山也不愁会飞走,所以根本不急,只是慢条斯理的在哪里推搪着。
点了点头,龙致远倒也不同他虚与委蛇,直接说道:“伯父这话说的是,虽然这份功劳算不得什么,但是也是边关不少将士用鲜血染红浇灌出来的,为了实现这份荣耀,死了不下千人,他们都是大明的勇士,国家的栋梁;
小侄是内臣,不是外臣,有些东西内臣提出来的必然遭受外臣的天然反对,如果小侄上书,担心会落下口实,给人寻找各种借口污蔑功臣,进而诋毁这次立县,将一桩原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硬生生的摧毁了,更加让所有立下了功勋的将士们没有办法得到赏赐,如此才真的是让小侄决然不能忍受的事情,没有脸面去面对死去的战士和英雄们;
而解决这件事情,只有世叔您了~!您是朝廷的巡抚,是这辽东百万生民的当家人,只有您才有,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的将这份奏请立县的上书递上去,才能够将不和谐,以及反对的声音降到最低,才能增大立县的机会,不至于成为一些蝇营狗苟之徒的政治牺牲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