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节 夜见李如桢(1/4)
为什么要搞青年城内部的公务员制度?为什么要在女真人之中实行公民等级制度,并且通过考试不断将一些人吸收到青年城之中来?为什么要在移民者之中寻找一技之长的人加以培训?这都是为了让青年城能够更加的开放,更加的具有包容性,所以刘润普是摸到了自己脉搏的,大政策上是对头的。
现在的青年城已经不是过去了,现在的青年城有着相当大的战争潜力,有数以十万计的民众支持,虽然还是需要低调,但是低调并不等于畏手畏脚,很多过去的青年城的骨干们,都还没有找到新时代中自己的定位,依然用小门小户的老眼光看问题,这是绝对不正确的思路,是必须纠正过来的,从大扩军到现在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让新鲜血液更好的融入到自己这个特殊的体系中来的一次尝试。
但是即使刘润普的做法没有问题,但在现阶段,龙致远要做的也不是粗暴的将本土势力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他们进行劝诫和思想转换,因为龙致远心中有数,这些人才是自己能够做下如此硕大事业的根本。
所以刘润普收侯震的这件事情,在龙致远看来,侯震肯定不能留,因为他过去作恶多端嘛,这个借口好找,等于给了刑天这些本土势力一个面子;然后呢,刘润普发展外线的做法却是要肯定的,是要持续的,但是必须要有收人的底线和原则,这个呢,同样是给刑天他们一种暗示,当然,这种暗示是需要人去领悟的,如果没有悟性,呵呵,最终恐怕只能被淘汰。
正思虑着,李重山兴冲冲的跑了过来,高声喊道:“大哥,大哥,快来,父亲大人来了~!”
“嗯~!?”听到这个消息一愣,龙致远反应过来,李如桢来了。只是他为什么会这么晚,来的这么突然?难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略微想了想了,心中立刻有数,必然是蒙古的那点事传到了这位岳父大人的耳朵里面,让他紧张了。
李重山见龙致远没有说话,反而皱紧了眉头,他对这个姐夫从反感,到崇拜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现在的他简直把这个姐夫当成神明一样崇拜,什么人才能够在弹指之间将一个十万人以上的大部落打败,如此功业比自己的祖父李成梁也要强上几分呢,这么厉害的姐夫他怎么能不崇拜万分?所以连忙把自己收来的风声说出来:“听我父亲的随员说,是草原上的动静闹的太大了,因此朝廷中有些流言蜚语。”
这就对了,但是仅仅是这个理由就让李如桢深夜不顾这长辈的体面跑回来见自己?嘿,我说怎么李成梁突然去了广宁,似乎我来辽阳,他就走呢,弄了半天这是在怪罪我借用了李家的力量,没有给李家好处,因此老少齐齐上阵,给我脸子看,嘿,就你们李家对我这种摸样,我要是还用热脸贴你们的冷屁股,我才真是有病。
什么朝廷之中的流言蜚语,狗屁~!朝廷里面的事情,他早就已经同上奏皇帝陛下将这次战争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当然说的话语肯定有技巧性的,侧重面不同最后上报给皇帝陛下的,自然是朝廷大军冲锋在前,自己的人辅助在后,将功劳都推给沈有容的大明军方,功劳第一的自然是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
曾山动用了自己这个辽东巡抚原本就拥有的边地封疆先斩后奏,调动一定数量兵马的权利,上奏说明沈有容的出兵是经过了他的同意,清剿科尔沁部落是为了惩罚最近不断蠢蠢欲动的蒙古部族屡犯边疆的行为,是为了大明统治的长治久安,这功劳第二的自然是给这位辽东巡抚的脸上又重重加上一笔功绩;
再加上从战争利益里面分润了三十万两的银钱给皇上,十万两给贵妃,当然少不了一干勋贵大臣们,在他们的农庄里面多了不少牲畜、马匹,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虽然皇帝、贵妃、勋贵都不是什么讲信用的,高风亮节的君子,但是有大笔利益送到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