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奔向塘沽(2/5)

、海琛则为另一个等级的同级舰,同样属于穹甲巡洋舰,只是吨位要比海天海圻两舰低上不少。

三舰均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每艘造价16万3千英镑。

“海容”、“海筹”二舰于西元1897年竣工,“海琛”舰於1898年2月12日竣工。

“海容”、“海筹”于1898抵达大沽,而“海琛”则正好在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当天抵达大沽。

三舰性能:长99.97米、宽12.42米、吃水5.79米、正常排水量2680吨,满载排水量2950吨,煤舱正常容量200吨,最大可载煤580吨,载淡水量270吨。

军舰的动力装置为8座燃煤锅炉、2座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双轴双桨,功率7500马力、标准航速10节、最大航速19.5节、编制274人。

主要武器:150mm40倍径克虏伯速射炮3门(舰艏左右2门、舰艉1门),105mm40倍径克虏伯速射炮8门(分布于两舷),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8mm马克沁机关炮6门,60mm克虏伯行营炮1门,鱼雷发射管3具(舰艏水线下一具,左右舷甲板上各一具)。

除去这5艘穹甲巡洋舰外,清政府还向英德两国订制了飞霆”舰“飞鹰”舰,并的在德国硕效船厂订购“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四舰。

“飞霆”舰长63.7米,宽7.2米,吃水3米,排水量正常情况下为349吨,满载时401吨。立式蒸汽机2座,功率为3000马力,锅炉2座,双轴推进。载煤量104吨,它的武器系统包括2门3.75英寸速射炮,4门3磅炮,2具双联装回旋式鱼雷发射管,1具舰首单管鱼雷发射管。

“飞鹰”舰长79米,宽8.69米,吃水4.15米,排水量850吨。动力系统包括立式蒸汽机2座,功率为5500马力,锅炉8座,载煤量170吨,航速22节。武器系统,包括2门104毫米速射炮,6门6磅炮,4门1磅炮,鱼雷发射管3具。

“海龙”级四舰皆被称为鱼雷艇,也是因为它更像是加大鱼雷艇。

“海龙”等舰的技术参数为:舰长58.98米,宽6.4米,吃水2.355米,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6000马力,排水量234吨,最高航速32节。

武器系统包括:6门47毫米炮,2座单管装鱼雷发射管。军舰施工期间,中方派吕文经、蔡灏元、何嘉兰、吕调镛、林国僖赴德监造,1898年完工,1899年到华。

可以说实际上新北洋水师的舰队实力要远远强于北征的共和国海军第二舰队实力。毕竟第二舰队仅两艘千吨级以上的军舰,其中旗舰皇帝号7650吨、伊伦娜号4300吨的排水量,而双方的千吨级一下炮艇数量都相差不多,但是总的来说,第二舰队要占些许优势。

一是第二舰队的所有军舰都保持每年一大检查,每半年一小检查的频率,依靠着青岛造船厂的优良条件,这些从德国远东舰队租借来的舰船保养的非常的好,并且还经过了大幅度的升级改造。

如果不是主体构造已经落伍并且也无法替换,完全可以说是新舰也差不多。同时所有的军舰弹药都是由自家炮弹厂生产的,拥有着良好的后勤支援,弹药几乎是无限制的使用。

相比较起来,新北洋舰队方面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好事,满清没有自己的炮弹厂,即使天津机器局制造出来了,估计这些北洋舰队的人也不敢使用,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就吃够了炮弹掺沙子的苦头,哪怕北洋舰队和天津机器局同属北洋系统,也不能阻止北洋舰队的人对天津机器局的怨恨。

但是由于巨额的赔款压的清廷财政极为吃力,加上满清鞑虏对汉人武装极为戒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