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熊的抉择(5/5)
别的划分以大量的实际考核为依据起码在现阶段是趋于合理。
而通过税制来统管国家恰恰是大国民制度的延伸在大国民前提下增加了政府的实际权力官吏的统管权力相对归属在政府治下属于大国民、大政府、小官吏体制。
所以在这点上他与卢象升属于同样的激进派。但也相应照顾了官僚的情绪。
不过现在的黄宗羲理论则是一种大国民、小政府、大官吏的体制。整个推窗之论的理论体系中全部资源其实掌握在国民(草根+精英)手中只不过以国家的名义投资而已整个精英阶层包括官僚、乡绅、贵族则处于经营者的地位多数草民只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和分配权则归于庞大的官、绅、贵体系虽然其结果是让所有的草根拥有一份美好的生活但整个过程中政府和草民参与操作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是已经沿袭几千年的精英阶层。
这是熊文灿最反对的。
大熊的理论是什么都可以花钱买大家赚钱就是了何必非要争个名分?大家和气生财不好嘛只要国家税制完备然后通过财政下拨投资、经费、薪酬、奖励等方式官僚们可以悠哉游哉的混混日子然后享受国家放开经济之后的税收成果何乐不为?
“哼这些个死脑筋不就是嫌这样赚钱来得慢嘛!”
熊文灿又自言自语起来一份钱分十年定额收取;或者一次性拿到。如果让他选择他更喜欢前者。因为他是福建出来的官员商业达地区的人们思维中都有了既定的概念那就是收入越大风险越大。如果将高额收入分成了十年那么分摊到每一天的风险则可以完全归零。死罪被分割成365o份那还能死吗?
毫无风险的获得收益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怎么那群家伙就想不明白呢!
熊文灿的这个理论从他当初力主招抚时就已经逐渐成型了他始终认为国家差点被变民军给搞崩盘就在于缺钱不仅国家缺钱百姓也缺钱。而缺钱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官僚们下手太毒非要一次捞个够本结果酿成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险境。所以当初他力主招抚的理由就是把吃进去的吐一点儿出来给那群刁民变民军的乱子何愁不定?因为如果刁民不穷那么山水有佳音不闻恶与罪了。
而现在沿江六省的叛乱这么大规模国家居然还可以从容应对根源就在于有钱不仅国家有钱老百姓也有钱。有钱的人通常就丧失了勇气活着可以享受生活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样的人越多国家就越安定。多好。
除了这些颇有道理的观点之外大熊这家伙还有一个潜意识里的想法:如果所有人都不缺钱了那自己贪污的事情也就不算事儿了。所以不仅全体官员要有钱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最好多一些。
而且最好这些钱都是老百姓创造的这就好比地主老财自己不用干活只要把田亩出包给长短工人然后通过税赋、财政的形式来坐享其成。官僚永远悠闲只是负责记录帐目就可以拿到合法的高额收入。百姓则忙碌的幸福快乐手里有余钱给自己置办新衣服、新房子这才是大同社会嘛!
“授民以渔授…民以渔”熊文灿下定了决心“既然太子也有为民争利的心思但却要专注于这个“授”字也罢也罢推窗之论我便也支持吧。”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