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大通商时代(3/4)

族群将商品打包后运往欧洲贩卖赚取高额差价。

本来这种模式很好。毕竟中国与欧洲之间横亘着无数的高山、浅滩、沙漠但后来出现了宗教战争西方人与阿拉伯人产生了世仇加上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过程中抢占了西方人大量的地盘、人口和金钱。

于是欧洲人觉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再沿用阿拉伯人担当东、西方贸易中间人的旧有模式等于他们自己花钱给敌人富国强兵然后再反过头来被敌人从军事上击败自己。得不偿失。

正是这个原因才引了西欧诸国开始从海上寻找通往东方的另一条道路。并由此开启了人类大航海文明。所以前些年的南洋就相当于当年的阳关、酒泉成为东西方海洋贸易线的中转集运港。

然而由于当今崇祯皇帝小朱的出现他所扶植的南洋诸帆不仅成为国家的最大财源还形成了新南洋殖民模式。且最为重要的是西欧新教集团为了获得战争资金主动与东方人合资成立了海盗共和国这个迄今为止最大的世界海洋运输集团。使得西欧彻底垄断与东方之间的海洋贸易。正是基于这点新教国家提前五年结束了宗教战争彻底臣服旧教势力。

然而欧洲人的内讧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奇观东欧、中欧、北欧诸国眼瞧着西欧人因为跟东方人做生意捞的风生水起自然开始寻求其他途径。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恩怨太深差价过高于是他们便开始通过俄罗斯人开启了北方新丝绸之路的建设。

托尔斯泰关于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就是来自于此他没跟中国人说这么透彻但不代表中国人就永远被蒙在鼓里。所以黄得功很清晰的把握住了这样一条脉络:

通过海洋西欧开始强大并打败了东欧。东欧则希望借着俄罗斯的过境贸易来实现己方的腾飞这点没什么可置疑的。挡人升官莫挡人财。有钱一起赚又不是什么坏事儿。

但这里有个小问题欧洲人虽说内讧搞的风风火火但这些人在对外时又统称自己为欧洲人这就不好玩了西欧、东欧都通过贸易强盛之后对中国的利益是否有好处呢?

早前北京方面是考虑到俄罗斯与自己接壤并且通过托尔斯泰察觉到北极熊的胃口很大这才定下来“输援土耳其牵制俄罗斯”的基调。

可问题是打仗就是在打钱单靠国家这么每年输送点儿人力、物力的是甭指望土耳其人能有什么大起色的。

黄得功先是爱国者其次他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再次他是独当一面掌控大局的领兵元帅因此他敏锐的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干脆借着输援开通第三世界贸易场吧。最西到达土耳其中间囊括全部阿拉伯国家。

这个构想如果成型则整个世界的西方将成为三足鼎立的态势西欧、东欧、土耳其。让他们哥仨死掐去吧打仗就需要军备南方海洋、北方冻土带、西方大漠三条贸易线都将热火朝天。

打仗人才就会流失中国作为王道乐土、黄金之国、龙之故乡岂不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广招贤才吗?而且对于内地传统汉民来说苦寒不堪的西北边区实在是不愿意移民过来但西方人在其好动天性的驱使之下去哪儿都行只要这地方能提供金钱、名望、美女、还有朗姆酒。

人是社会的第一财富人是知识的第一载体。只知道占土地、抢资源就能富国强兵的落后思想现在已经正式退出历史了。

很难说这样的理论黄得功是否知道但他基于咏归城的经验以及身为卓越的军事指挥家所拥有的战略天赋使得他一位因胃病迁延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千古名将居然越了这个时代所有的文臣率先提出了以贸易来统合整个世界的国家战略。

张煌言由此对黄得功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与此同时结合丙榜、大通商、推窗、为民置产这几个革新理论之后张煌言也帮着黄得功厘清了一个社会福利模式:

长生军改户民之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