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继承新则(6/7)

尽管发行小额桃花票属于双倍超额发行,但如果算上他们已经收购的北方资源,发行面额与发行抵押是几乎相等的。

那么现在一旦国家清查开始,势必会打乱旧党的如意算盘,逼迫他们筹得更多的现金(例如作为最后储备的宗业司金银),去加快赌局进展。

这个决心要想让旧党人坚定的下达,就需要第二个法子:

因为之前,侯方域利用士子普遍需要特权的心理,从理论上对北京进行了打击,几乎让北京崩盘。毕竟这个时代里,士子是决定国家走向的最主要力量。一味的剥夺士子特权,只能让小朱政府垮台。

所以洪承畴相应的,为了反击旧党的同时,捎带手的巩固太子地位,上报了他的呕心之作:《继承新法》。

但这里先出现了一个小cha曲,郑三俊提议,将《继承新法》改为《御论继承新则》。

原因很简单,“新法”属于从上往下的强力推行,本身国家现在正在搞技术性分裂,还推广个屁股新法?更何况“法令”这个字眼儿太过强势,会让底下人无所适从,很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都是如此。

国家、政府出台的各项条令,其初衷不可谓不良善,但往往因为语焉不详,而给底下实际操作的官员造成困扰。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中,各种稀奇古怪的案例,层出不穷。没有你想得到,只有你想不到。

所以法令制定者即便再敬业,他也很可能涵盖不了全部事实。那么如果《继承新法》中没有来得及说明的,势必会让基层官员感觉很难处理。

如果一部法典非但达不到初衷的目的,还使得原本尚算通顺的旧习也被终止,那这就是一部废法,还不如不出台。

现在被改成了《御论继承新则》就可以绕开很多关键,变成了一种大方向的原则指引,在公认无异议的情况下,大家就按照这个原则来执行。因为这是皇上的金口玉言。但如果出现了个体疑问,则就事论事,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具体操办人员还不算违法。

改了名的继承新法,很快就被公告天下了,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快效率的一部法典了。因为这部法典担负的政治目的,太过浓厚。

巩固太子,维护正统,厉害吧?

重申保持士子阶层的特权利益,更厉害吧?

这部法典中,明确约定了不动产和动产的界定,农渔矿狩,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税收来源,因此这部分资产的税赋,官绅士农,一体纳粮。没有任何人可以拥有税收上的特权。

这条是能够被广大士子阶层,广泛接受的。接受的依据,恰恰是侯方域的第一个假设。

正因为士子官绅拥有税收特权,所以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地主老财本就拥有大片良田,结果还不用纳税,资本越积累越多,购买或者兼并土地的**和能力就越强大。最终造成“天下十户,五官五士”的最完美假设出现。

所以大家对不动产税赋相等的提议,尽管觉得很肉痛,但依旧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不接受,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死路。

还有最关键一点,小朱执政20年,大力推广皇商制度,其结果就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商业”所蕴含的巨大利益。与其死守在土地上跟那些泥腿子一体纳税,毫无分别。不如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去深入参与到“商业”中去。

资本越高,商业利润就越大,这本就是经济规律。

于是动产上的特权优惠,就出现了。

官绅士子经商,其税以红头香核定,逢七减一,逢四而舍。

这是非常可观的一条让利行为,如果你要缴纳的税赋为7.5元,那么按照“逢七减一”的原则,你只要缴纳6.5元就可以了。

但别忘记后面还有一个优惠政策,逢四而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