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多重抵押(3/7)
“老吴,”(小人在)“他们每艘船都载了好些砂土,搞得港上脏兮兮的,这罚金他们怎么说?”
“回大人,这他们倒是认栽的,并且每次都会派水手亲自帮着清洗港区。只不过远洋航行,不压压份量,恐怕很难经得住风浪。还有,昨日松江坊那边也传来消息,这些砂土确实能冶炼出黄金,只不过量太少,最多有个三厘左右。”
“三厘不少了。”
冒辟疆兴奋的站起来,书童、六品官、死人头立刻半鞠躬施礼。
一成=10,一分=1,一厘=0.1。换句话说,一吨砂土,就能够冶炼出小四斤(60两)的黄金。这可是绝好消息。
欧洲海船到东方来采购,带的东西是很有讲究的,中国人这个时候属于物质丰富期,所以欧洲人带的手工商品,根本没有任何销路。但大老远的空船航行,首先船只倾覆风险太大,其次也是极大的浪费。
所以这些欧洲人就从欧洲本土装载上花岗岩、大理石之类的东西,带到非洲那边盖教堂,随后从非洲那里装载上金矿砂,运到亚洲来贩卖。沿途通过南洋时,还会捎带上几根檀木、沉香木。到了中国口岸后,换装上丝绸、瓷器、茶叶、香料后,回家乡高价销售。
这样一趟下来,全程都在赚钱。不愧是黄金航线啊!
但金矿砂的买卖,也是最近才兴起的,因为来中国的欧洲人越来越多,察觉到中国人由于帝国扩张速度、商品经济发展、国内技术性独立已经一年半之久,无论是国家还是叛军,各方面都急需黄金。而且中国人这两年的冶炼技术也已经世界领先,所以聪明的欧洲人就开拓了这项金矿砂贸易。
对于冒辟疆来说,能够获得三厘左右的金矿砂,已经可以算得上好消息了。虽说三厘(千分之三)的含量确实不算高,但一艘海船的装载量得有多少?这么一船又一船的往下卸,所能提炼的黄金,足够他们疯狂了。
“传令过去,如若今后海船,均有矿砂输港,则淡水免费。但罚金、货值绝不可少。”
“遵令。”
死人头老吴九十度鞠躬之后,转身离开。一瘸一拐的走下高台时,他依稀能听到身后传来的话语声:
“高大人,胡岚宝那边究竟怎么说的?”
“回公子,卑职还没有得到这个贪官任何的书面文函。但据西洋水手们的传话,似乎,”
说到这里,高大人明显犹豫起来,他名叫高克礼,本是一名屡试不中的童生,但由于自幼居住海边,人又确实聪明,所以有着丰富的海洋、贸易经验,在修建上海港的过程中,被马世奇慧眼识珠,保他入试当地举子科。果然,在闭卷批阅中,他高中前十(俗称小解元)。
自此以后,高克礼就走上仕途,因为本人能干,又是马府尹亲自保荐,所以很顺利的成为上海港从六品正使,相当于上海港区最高行政长官,权力、实惠、责任都非常重大。
但没多久,左兵作乱,马府尹北上,大家就都沦落成叛党的部下。如果不是为了一大家子的生计,高关长是一定撂挑子不干的。
这两天尤其如此,之前还好说,只要按时上交收缴关税,叛党一般不过问港区的问题。高克礼带着“死人头”这样的部下,倒也能做到逆来顺受。不过随着太子即将赴河南整顿暖冬农事的消息传过来,高关长的苦日子也就来了。
“高大人,”(卑职在)“你我同为士子,君子之交,贵在开诚布公。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却透着一股子杀机,高关长激灵一个哆嗦,连忙一躬身:
“回大人话,胡岚宝乃勋贵之后,当初受温阁保荐,出任巴达维亚港正使。自清君侧以来,他一直拒绝与上海联络。只不过为了海贸顺利,才默许了两港半税的现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