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沉思中的反击(1/2)
“郎君息怒,在下先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闾丘仲卿见到散落一地的礼物,连忙上前安抚赵承嗣,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弄清楚苦儿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承嗣一言不发,双眼只是盯着地上散落的礼物,王仁瞻欺人太甚,自己一定要扳回一局!
“郎君,在下去探查消息了。”闾丘仲卿舔了舔嘴唇,向赵承嗣一拜,就离开了书房。
闾丘仲卿探查回来的消息很不好,凡是苦儿巷与赵承嗣签订了卖地白契的每户百姓都有一人被武德司抓捕回监牢,理由是散布谣言,意图谋反。
宋代的房屋买卖的契约形式有白契与红契两种,所谓的白契只是百姓私下签订的买卖协议,主要就是为了规避朝廷的赋税,相当于后世阴阳合同中的台底合同,是见不得光的一份合同,并无朝廷官府的红印。
红契就是一份官方承认的合同,上面会有各地官府的红印,是正式的文件,受朝廷律法的保护,相当于后世阴阳合同之中的阳合同。
一般房屋买卖的双方为了规避赋税,先签订了白契,交付了钱款之后。双方再去官府签订红契,两者价格会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一项手段来规避朝廷地方的赋税。
房屋买卖的双方都会先签订价格较高的白契,交易成功之后再签订红契,形成了宋代特有的红白契约买卖交易。
“到口的鸭子都会跑了?”赵承嗣摇了摇头,如今这个情形,恐怕苦儿巷的房产要重新拍卖了,而且是充公出卖,百姓并不会得到实惠,谋逆大罪可是一顶大帽子。
“意图谋反可有证据?王仁瞻是不是伪造证据,抓捕了苦儿巷的百姓?”赵承嗣虽然气愤,但还是很快就冷静下来,靠莽撞是赢不了王仁瞻,只能从事情上分析,找出王仁瞻的漏洞。
“郎君,此事王仁瞻十分谨慎,有确实的证据证明苦儿巷百姓确实言语不当,属于散布谣言,有第三方的人证,其中一个人还是赵氏宗亲。”
“赵氏宗亲?!”
“不错!几日前有一名赵氏宗亲从外地来朝廷想叩谢皇恩,路径苦儿巷附近亲耳听到“点检为天子”五个字,苦儿巷的百姓都在议论此事,此罪已经审问落实了,并没有错判的地方。”闾丘仲卿将事情的经过简单地告诉了赵承嗣。
“又是点检为天子五个字!”赵承嗣捏了捏自己的太阳穴,此事还真是不好办了,涉及到皇权的问题。
赵匡胤出征李筠之后,赵匡义被任命为大内都点检,已经成为了开封禁军的实际统领者,开封的兵权现在已经全部握在赵匡义的手中。点检为天子五个字又在开封城内的市井流传,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这都是对于大宋朝廷皇权的挑战。
“先生,此事理应是开封府或者是殿前司负责,难道两边都没有什么意见?”赵承嗣知道自己力量不足,要动王仁瞻一定要找帮手才行。
武德司虽然是大宋的皇帝耳目,但是武德司并没有成为明朝锦衣卫那种特务机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德司只有探查与禀报的权利,并没有处置审判的权利,毕竟武德司的主要任务是护卫皇城。
现在王仁瞻竟然派人抓捕开封城内的百姓,已经是属于抢了殿前司与开封府的功劳了,毕竟能抓捕到谋反的人一旦定罪就是大功一件了。
“郎君,现在开封府并无知府,下面的人怎么敢惹武德司?至于皇弟赵匡义那边,就是每人都会有自己的私心了。”闾丘仲卿微微一笑,开始帮赵承嗣分析赵匡义的心态了。
赵匡义身为大内都点检,在开封城内有“点检为天子”五个字就相当于赵匡义的金漆招牌,可以让原本没有名气的赵匡义顿时变得家喻户晓,这样一来,前往投效赵匡义的人便会络绎不绝。
赵匡义控制着开封城内的禁军,禁军之内有不少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