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十九节 父子笑柄(1/5)

秦操本姓李,因先代有大功于社稷,却没有显赫的出身,受君恩赐姓,到了他这一代,将商州,制便通辽,但凡贬官路过,宴饮照料,人缘极好。(本章节由网网友上传)他这样的将领都起兵讨伐鲁后,要清君侧,朝野之间的影响可谓极其恶劣。鲁后的智囊团也看得清楚,所以反应极为快速,哪怕朝廷的军队准备并不是很充足,亦要第一时间扑灭叛乱。但是秦操让人失望了,他兵分三路,唯独并没有直扑庆德,进逼关中,而是攻打了江阴和定城,按制商亥江岸;狄南堂作为全军前锋,奔赴庆德扑了个空,干脆南下渡江,直捣秦操老巢,而主帅栾起迎头赶至大名府,与秦操隔岸对峙。

狄南堂觉得朝廷虽然准备仓促,秦操也一定好不到哪去,各处府衙不敢果断资助,靠几个党羽把持的府库,靠发放死囚兵器,一时成不了气候,又不敢进攻庆德,非是实力不继,所以主张直接过江,扑向其老巢;但栾起以自己的稳重给予否决,说秦操家族世代为将,本人熟读兵书,善战知兵,不可小视。

但他不反对狄南堂过江,在他看来,这个番将急于立功,让他独战江南,可以拖住秦操的步伐,何乐而不为。

他给了狄南堂临机决断之权,自己一来害怕秦操渡江,二来兵力捉襟见肘,欲汇合备州边军,寻秦操主力决战,中规中矩地率军赶到大名府,去操练兵马。

出兵两个月,狄南堂部小有斩获,以朝廷之名义在江南几郡通行政令,聚兵勇万余,分驻各城抵-制秦操征集人马粮饷,栾起却还在江对岸操练兵马。

鲁后也有自己的盘算。

她不愿意自己长时间挂在秦操的讨伐檄文上,更不愿意朝廷上下因为秦操越闹越大而人心不稳,眼看狄南堂三五千人打过去了,战果不断,栾起在江对面晃悠,自是褒奖狄南堂,呵斥栾起。

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她掌握全国政局,从政治层面出发,是真真后悔用了栾起为将。

为了增加狄南堂的筹码,鲁后加狄南堂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与栾起平行起来,心理偏向已经极为明显。

秦操对狄南堂还比较陌生,也是心存轻视,只道他麾下三、五千人,所部又经历长月之乱重建,便遣自己的弟弟给予歼灭,自己只顾破定陶,江阴,渡江袭击洛城,下了洛城,已经兵临虎牢,是声势大盛。

恰逢朝廷挖其祖冢,传出流言,说有人避在林中躲雨,看到其坟冢上,窜出一条十余丈的金龙,乘借风雨之势,竟飞向东南而去,中原流民盗贼困苦,多信而归附。

秦操干脆复用自己的姓氏为李,号称驱十万众将下庆德。

下了洛城,栾起反而跑到了他身后。

按说李操和栾起夹岸对峙,奇袭洛城是兵行险招,面前是虎牢关,背后是栾起大军,十分不利,但栾起太过稳重,汇集军队数十万,依赖备州补给根本不足以用,秦操匝断洛城,不但尽毁栾起聚起的水军船只,变被动为主动,还掐断了栾起来自庆德的补给,迫使栾起仓促应战。

栾起水军船只已失,大江上下尽可成为李操运兵,根本夺不回洛城,是一败再败。

健布所部讨拓跋巍巍,先是大胜,追击时却又入伏,吃了一败,竟不得归。李操自觉王卓已死,朝中将领无可挡其锐者,得意洋洋,眼看后路不稳,粮草征集不来,一遍督促其弟,一边使军将攻掠江北府郡。

这时倒不像奉诏,反而像盗贼,于是声名尽失。

李操确实善战,酒醉后常自与健布,前大将军王卓等诸赫赫名将作比,而今拿一批乌合之众与栾起作战,却胜多负少,诸人始知不虚。

双方对峙交战,栾起焦头烂额之际,狄南堂却又有了新的战果。

他一战擒杀李操弟李杲,进逼商州州城,商州各郡纷纷与李操划清界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