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七六选定六十军 (水)(2/4)

,杨宏光、陈钟书任旅长,潘朔端、严家训、莫肇衡、常子华任团长。原七、九两个旅改编为184师,张冲任师长,万保邦、王炳章任旅长,曾泽生、杨洪元、王开宇、邱秉常任团长。原来6个旅只有2万人,经由各县常备队征补编足,出征时60军已有4万余众。

经历

1938年5月14日,60军奉调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历时2军不辱使命,全力以赴,浴血奋战,重创日军精锐矶谷、板垣师团,伤敌万余人。自己亦伤亡惨重:阵亡旅长1人,团长5人;负伤旅长1人,团长4人。营连排长和兵员伤亡过半。台儿庄一战,六十军为云南人民露脸增光。1939年夏天,卢汉升任第30军团长,将滇军改编为3个军6个师(即60军、58军和新3军),安恩溥任六十军军长,郭建臣任182师师长,万保邦任184师师长。原六十军183师划归新3军建制。滇军3个军在武汉外围继续抗战。1940年7月18日,日、英签订封锁滇缅公路协定。9月22日,日、越签订军事协定,23日,日军进入越南。为了加强滇南防务,决定将60军由江西调回云南,在滇南重组第一集团军总部。先前,滇军自60、58两军出滇抗战后,另又组建了7个步兵旅,组成第三批抗日部队。序列号为第1——7旅。第一旅长卢浚泉,第二旅长龙绳武,第三旅长阎旭,第四旅长马继武,第五旅长邱开基(后杨炳麟),第六旅长龙奎桓(后潘朔端),第七旅长万保庶(后裁撤)。1943年,7个旅又改编为6个师,称为暂编18师,师长卢浚泉,暂编19师,师长龙绳武,暂编20师,师长安绳三,暂编21师,师长邱秉常,暂编22师,师长杨炳麟,暂编23师,师长潘朔端。第七旅栽并补充以上各师。60军回滇后,安恩溥任第一路军指挥官,辖60军和第1、3旅,沿红河北岸构筑工事,防击日军,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1945年8月22日,蒋介石电令卢汉为入越受降官,60军和52军、93军、暂编19师、暂编21师、暂编23师入越受降。同年10月,卢汉在越南整编滇军,以曾泽生任60军军长,杨炳麟任副军长,佴晓清任参谋长,辖182师、184师、暂编21师。

1946年夏初,60军、93军奉调从越南海防开赴东北,参加**的内战。1946年5月30日,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义,倒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0月17日,滇军60军在军长曾泽生的带领下,在长春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里来。而滇军93军军长卢浚泉(卢汉族叔)则一直顾虑滇军起义对在云南当主席的卢汉的严重影响,犹豫不决,直到辽沈战役爆发,守锦州被解放军消灭。1948年10月18日,60军按照东北野战军要求,开赴长春东北方向的九台县,接受**的整编。起义部队沿途受到群众的欢迎,东北野战军出动许多车辆帮助60军运送物资和掉队官兵。当地群众敲起了锣鼓,东北军区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委等也到九台慰问起义部队。为了照顾刚起义的部队,吉林、松花江等地政府筹集细粮运往九台。当时吉长地区的气候比较冷了,起义部队还穿着秋装,哈尔滨市动员被服厂,在3天之内为起义部队赶制3万套棉军服。这3万套棉军服虽然是计划外赶制的,但面料比老部队穿的军服质量还好,做工也比较精细。解放区政府想得如此周到,让曾军长和起义部队十分感慨。

为了改造这支滇军旧军队,**中央军委决定对其进行整训:首先,宣布取缔旧军队中一切反动组织和封建组织,以精简整编形式取消原军、师、团各级八大处,按照解放军的编制在全军团以上单位重新编组司令部和后勤部,建立政治机关,配备连以上各级政治工作干部;然后,清洗部队中的特务、奸细、胡匪、警察、宪兵、逃亡地主,资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