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起死回生(1/2)

更新时间:2012-12-25

在路上,巴雅仔细讲述了蒙古族的礼节和一些注意事项。

当一个蒙古包出现在视野内时,两个空难幸存者都不由自主的兴奋起来,加快速度冲过去。跑了一截之后,不用巴雅提醒,冲在前面的甘霖主动减速慢慢的走,因为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

在甘霖快到蒙古包前时,巴雅喊道:“甘霖不要进去。”

甘霖其实看到蒙古包前面的红布条,也没忘巴雅说若门前有火堆或者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他头也不回的说:“我是医生,看看能不能帮忙。”

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背着的狼皮,巴雅觉得甘霖说这句“我是医生”实在太雷人了。

蒙古包里冲出来一位身穿蓝色蒙古袍的蒙古族汉子,他激动的用蒙古语喊话,甘霖一个字都听不懂,还是巴雅在后面用蒙古语跟他交流沟通,再翻译给甘霖听。

这蒙古汉子叫古尔勒,是这家的男主人,他的妻子难产,婴儿胎死腹中,请来的医生束手无策,已经宣告母子双亡。

扔掉狼皮,甘霖一阵风似的冲进蒙古包。连周围环境都来不及看,就直接冲到炕边,对头发花白的蒙古族医生说:“什么情况?”

幸好,蒙古族女医生听得会说汉语,相当流利介绍了情况。甘霖也同时抓起产妇的手腕输入真气边治疗边检查。

产妇的呼吸已经停止,心跳也停止。蒙古族女医生宣告产妇死亡确实没错。甘霖只是尽人事听天命最后努力一次。

脸膛被紫外线和草原风摧残得像粗糙树皮的脸,没有血色。她的牙关咬得紧紧的,眼睛睁着有种死不瞑目的不甘心。甘霖的手指搭在她的腕脉上输入真气,她握紧的拳头松开指甲已经掐进肉里。

得说真气治疗有着现代医疗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检查的同时,真气也同时帮助患者衰竭的器官恢复功能,胎死腹中的婴儿脑部重度缺氧,他分出一缕真气清理了婴儿呼吸道的粘液,让婴儿通气恢复呼吸,促进正常循环,并直接把婴儿推出母体,让蒙古族女医生护理婴儿,他专心救治产妇。

通过真气检测,甘霖发现产妇出现弥漫性血管凝血,并且有显微镜才能发现的透明血栓。问了蒙古族老医生带的都是些常用药,根本派不上用场。甘霖不得庆幸真气的量足够挥霍,在缺少治疗药品及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他还不至于束手无策。

真气所过,清除了透明血栓,血管凝血的状况也得到根本性治疗。产妇呼吸衰竭,必须切开气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还好,蒙古族女医生有一台便携式呼吸机,成色是七成新,运转倒是正常。

让蒙古族老医生惊叹的是,切开气管插管这种大手术,他每次做都掌心里捏了一把汗,甘霖做起来却娴熟无比,并且轻松得像绣花。

产妇的心跳恢复,眼皮子也在轻轻的颤动,甘霖轻声说:“产妇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了。”

婴儿被蒙古族女医生倒提着打了一下屁股发出清亮的啼声,让他的父亲瞬间泪流满面。那个粗犷的蒙古族汉子真的吓坏了,以为妻子跟未出世的孩子要魂归长生天。在女医生下达死亡宣告的那一刻,他肝肠寸断。现在妻儿均安,他哭着跪谢腾格里送来救命的神医,让他的妻儿起死回生。

蒙古族女医生也激动得不行,险些把抱着的婴儿给掉地上了,还是甘霖眼疾手快接住了婴儿。他结束了对产妇的治疗后,又给新生儿洗澡穿衣。

把那个死里逃生的新生儿放到孩子父亲手上,甘霖的唇角不由自主的上扬。他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深入骨髓。假如没有那么多的恩怨纠结,带着女儿,带着他爱的女人们,就留在这广袤的大草原上,做一个游医也不错吧!

走出蒙古包,甘霖发现附近的蒙古包的蒙古族男女老少们已围了过来,巴雅担心的问:“怎么样了?”

点了点头,甘霖笑着说:“母子平安。”透过云层洒落的阳光,涂抹着他的轮廓,给他蒙上一层柔和的光辉。他俊美得像天神,让巴雅有种错觉:昨晚灭杀狼群的一定不是他!

人群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越众而出。他自我介绍说叫博尔术。这位老人给甘霖和巴雅献上哈达。甘霖知道这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躬身让老人将哈达挂在脖子上,还学巴雅用蒙古语致谢。

老人邀请甘霖他们去自己的蒙古包做客。原来,这位老人是古尔勒的父亲,而附近的蒙古包的主人也都是他们一个家族的。

甘霖没有推辞,愉快的接受了邀请。

蒙古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救了媳妇跟小孙子的甘霖,更是被博尔术老人视为贵客,待客礼节十分讲究。用的是精美的银质餐具,手把羊肉端上来,老人恭敬的把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递给甘霖。

甘霖记得巴雅的提示,进入蒙古包后盘腿坐在地毡上,老人亲手敬上的奶茶,他虽然不习惯那个味道也笑着喝完了,各种奶制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