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91章 纳维尔的麻烦(2/5)

信仰之力的教堂法阵地位固定,而流民群体东奔西跑,居无定所,他们祈祷产生的信仰之力多数都白费了。就似乎纳维尔打算从苏斯王国和撒桑帝国吸纳百万流民,组织40万青壮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雇工们在荒山野地采石修路,挖土建渠,扎营休整,四周没有教堂,只能自发祈祷。尽管克莱门特调集了一些牧师追随雇工队伍,组织信徒祈祷,用白水晶收集圣力,但这项工作同时受到牧师人手和白水晶数目的限制。相比雇工自发祈祷糟践掉的信仰之力,白水晶的作用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而相比全部人类国家的流民群体,纳维尔的40万雇工只是冰山一角。

对于教会而言,虔诚的信徒当然越多越好,但稳固的信徒群体更加重要,这就是驻守牧师偏向在册子民的根本原因。

教会一直勉励流民定居,并呼吁领主尽量接纳流民。现实抵触在于,流民聚到那,当地的粮食价格就会逐步上扬,教堂的接济本钱成倍增长,在册子民怨声载道,双方的冲突越演越烈,高粮价往往导致流民群体率先撤离,驻守神父也无可奈何。

基于新农牧系统演变而来的佃户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了流民定居的问题,但领主对此并不热情,他们更愿意把新开发的土地分给在册子民。另外,佃户群体带来的接济压力也让教会感到吃不消。

兰德尔领的互助会和互助券又完善解决了接济佃户的问题。

神职者不得以任何情势,从事世俗经营运动。教会收取的十一税要供养圣殿军、光辉骑士团和教廷枢机院,以及各地的传教牧师,真正能够用于接济信徒的部分十分有限。驻守神父一方面恳求领主、贵族和富饶的信徒捐粮捐钱,另一方面教导流民信徒自我救赎,以减轻教堂的接济压力。

互助会通过面向各阶层发行互助券,筹集资金,雇佣护工,救助佃户家庭的残障老弱,并向家属收取部分钱物,保持佃户群体稳固有序的发展。教会和领主一个铜板都不花,就完成了对佃户的接济。最要害的是,教堂能够组织信仰最虔诚的老弱残障群体,天天祈祷,时时刻刻都在收集圣力。

这不正是传教牧师寻求的理想救赎制度吗?

奥妙、精彩这样的形容词在佃户制和互助制眼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应当用“巨大”作它的前缀!除了克莱门特,谁有这个能力,谁有这个态度开创如此巨大的传教体制?

问题是,克莱门特抛出互助制度的机会不对。

面对如此劳苦功高,不要说弗里德斯、塔莫尔和克莱门特这三大牧首,就连大大小小的修道院长老也要站出来分一杯羹,通过长时间的讨论、批评、建议、责备,修订,再修订,绕个大圈子也要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互助教规的文书下面。

弗里德斯牧首一脉依附光辉骑士团,永不担负教宗的职务,他们一直充当平衡者的角色,在另外两派牧首之间选择盟友,不让任何一脉长期壮大。克莱门特一脉持续出了两任教宗,下任教宗由塔莫尔一脉的牧师担负,才符合光辉骑士的需要。所以,两派的枢机院成员联手把克莱门特挤出了开辟序列,让他专门负责迁徙流民和安抚信徒教务工作。

现在,克莱门特的手上只要三处教区,沃顿大草原教区没有领主,政治气力可以疏忽不计;人马丘陵教区,西尔维娅的名誉很高,但约克家族实力不足,头上还有个冈比斯王国,委曲可以算个公国;纳维尔教区是唯一的个王国教区,拥有5位黄金骑士,数十名高阶骑士,但纳维尔人口不足,粮食依附进口。这个问题不解决,纳维尔根本没有能力和撒桑帝国竞争北部荒野的开辟权。

克莱门特一脉的牧师想在开辟中建立功劳似乎没有指看了。假如诸王国开辟领地取得进展,开端推行佃户制。克莱门特这时候再提出互助制度,解决佃户接济问题,他这一脉的牧师将获得崇高的名誉和卓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