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43章 双重标准(2/4)

须让争端在第一时间湮灭掉,在这个过程中,李向前损失了什么?

什么也没损失,露云本就对所谓的母族别无留恋,她的年纪还没有到想到培植亲戚以为臂助的阶段,在这个时间点,铲除一部分,倒也对其他人好,起码别的长老看见全身冒汗,狼狈铲除“亲戚”的李向前,自己也要掂量一下,如果自己出事了,有他的活动能力吗,可以去直接把人湮灭掉?

不过,李向前内心一合计,哪怕是第二次“严打”整风行动,但这次行动也不好玩的太大,最好是将一切做的干干净净以后,马上消毒,将这件事赶紧过去,不然的话,如果自己的事儿被念叨上一年,他的前途可就要受挫了。

当然,问题不大,虽然根据审讯结果,为首几人死罪是跑不了,而那些跟班的帮凶也大多是流放的结局,在程序上也许没有按照流程,但大体也遵循了恶有恶报的思路,量刑方面的尺度也算是遵循了这个时代的准则,当然了,徐家屯的老百姓彻底的蒙了,无论如何许愿,哪怕是将全村的漂亮女子都嚷着献出来,也都无人搭理,当然了,他们现在可以说全村都被收押,无论是人和钱都在人家手里,可以说是予取予夺了。

在公文上,或者公开的宣传上,这次行动,是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集团的一部分,不过,李向前也很担心会走偏了,地方上的聪明人其实不少,只不过这些人把这种聪明都用在了小聪明的地方。

如果权力混乱起来,一群人将另一群人打成“”,哦不,是打成犯罪分子,反正帝都的人又不可能亲自一个一个去审问,那么就必须依赖人。

既然依赖人,那么就有问题了,你在某市区住,对于隔壁市区的三套班子熟悉吗,谁忠臣谁奸臣,谁贪污谁**,了解吗?

哪怕隔壁也不了解,更何况下面的人,更是难以对付。

很多人批评老百姓盲目,其实领导人更盲目,这也是为什么政策这玩意总是滞后的,而戴着某种白色帽子到处卖切糕抢劫的人,可以很快占据一座城市最凶狠的,李向前看了看那昌黎县令,说道:“这次的事情,我大概看了,昌黎本地的治安其实还好,财政无法支撑你们养太多人,对地方上管不了,也是可以想象的,以后会好的,是该想办法组建地方武警部队了。”

武装警察部队,这个名号就可以知道,是重装备为主,专门应对国内各种危机的部队,在这个时代,一个县衙一年的预算,一千两已经太多了,杂种杂费,实际上都要从所谓的火耗金里出,没有国税地税划分的时代就是这样。

你要养一个膀大腰圆的打手,平时吃饱穿暖吧,生活水平起码得不错吧,养活一家子总是要的吧。

这是一个人的成本,想要控制弹压地方,没有一百人怎么也不够看,而且还不能是空着手,最好有刀有火铳,平时的训练,总要消耗大量的刀剑或者火药,甚至每年总有因为训练意外死亡的吧,而且训练,消耗大量体力,补充蛋白质总要你花钱吧。

任何一个时代,一支军队的成本基本上都是靡费巨万,一个人平均消耗一百两一千两实在是不在话下,更不要说类似于飞行员这种等身重量黄金的投入。

这也是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古代,任何国家,只要承平许久,军队战斗力基本上都拉稀了,毕竟是成本问题啊。

那县令几乎要哭泣,自己治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本来是要丢官的,连自己的师爷也是叹息无法,以后师爷不许叫师爷,都要叫秘郎了,也是官府发工资的差使,他也不好去行走什么,况且这次如同泰山压顶一样,一百多部队压过来,自然是无法去管。

好在无论是哪位长老,都对这个时代,政令不出县城的现实认识颇深,如果官府真这么牛,这么有威信的话,早就可以灭了鞑子啦。

“多,多谢长老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