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50、用白银换黄金一(3/3)

的外海贸易商人。”

杨凡有些皱眉,这个年代,最大的贸易港口都在福建,不管是泉州、月港还是明末崛起的厦门。

这些港口水深情况好,四周环绕山脉,限制了山洪对河口的冲击。潮水小,能进大船。也挡住了每年一度的热带风暴。而且背靠江西景德镇和龙泉窑,以及江南的丝绸产地。

“为什么没在福建设立钱庄”杨凡不解的问道。

现在飞剪船投入使用后,极大的缩短了海上运输的时间,使在沿海和沿长江布置商业据点称为可能。

天津往返广州也就十天左右。南京甚至三天就能往返。

湘怡为难的说道:“福建是熊文灿总督的地盘,他们那里似乎对北方来的客商不太友好。目前我们派去的人还没有办妥的回信儿。”

杨凡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郑芝龙此时正在和熊文灿紧密联系,准备招安,现在福建的形势很微妙。

湘怡说道:“派去的人之前回信说,福建发生了大饥荒,各地都很乱,福州和泉州都戒严了。暂时没法子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崇祯元年(1628年),闽南再一次遭大旱,饥民甚众。

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

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郑芝龙就会对朝廷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

因为赈灾有功,自掏腰包,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朝廷接受了郑芝龙。

皇帝为了安定东南沿海,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接受了朝廷的官职后,郑芝龙也就是西方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尼古拉一官,就会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

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盘踞台湾南部。

下半年招安后,他仍率领原部,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有了官身后,他的实力急速膨胀,海上力量一家独大起来。

在五年之后,他在1633年在金门打败荷兰舰队,控制了东南的整个海面,随即,他官至总兵。

但年底招安的不久后,他就退居幕后指挥,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以官员自居,洗白了海盗和海商身份。

现在,正是东南海疆无主,群雄逐鹿的时候。

郑芝龙集团虽然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没有招安的朝廷官军身份,还远远没有崛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