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56、蒸汽船队成立(2/3)

力气罢了。

这些宽幅仅仅三米的小轧板机器,需要的动力不算大。

杨凡从北塘船厂调来了大批技师和工人,改装这三十条漕船。

主要是在船的两舷和顶部安装钢架,覆盖瓦愣钢板。没有焊接,但是热铆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这个活,铆接就可以。

热铆技术虽然简单,但是非常靠谱,一直到二战前才被电焊技术彻底淘汰,一战的军舰基本都是铆接的。用了几百年呢。

每一条船,尾部安装两台改进后的纽科门式蒸汽机和明轮。经过改进设计,纽科门式蒸汽机2.0版本,大大减轻了重量,提供了功率,现在装两台就够了。

陈志坚坚持给这些漕船的中部,安装一座桅杆和一副中式硬帆,两舷安装了一些摇橹。中式硬帆利用不同方向的风效率高。这些都是给蒸汽机做的保险和备份措施。

他的理由是,这些蒸汽机的可靠性不佳。战斗时要是熄火了,会出大事的。而且,这些船机动起来非常的笨拙,操纵性极差。

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摇橹,可以方便调整方向和掉头、拐弯等。

就算蒸汽机坏了,而且没有合适的风向,船帆也不起作用,至少可以摇橹保持最低程度的运行。紧急情况可以脱离战场,不至于抛锚了,然后原地被动挨打。

经过计算,这样下来,安装蒸汽机和明轮,安装瓦愣钢板装甲,安装桅杆和一面中式硬帆。

再加上摇橹,还有人员和武器的重量,一条船的载重量从两百吨,急剧下降到一百吨。

但是,经过这么一改装,确实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内河蒸汽船具备了实用性。

杨凡虽然每天都能收到多伦城的战报,目前多伦城凭借之前修建的夯土城墙,每天都能击退几次进攻。

但是情况仍然比较严峻。

为了保证速度,这些船都是同时开工改装。上述的这些方桉技术难度不大,现有的技术储备都可以实现,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船的传动系统和变速上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使做不出来好用的变速箱,也必须先做出来一个靠谱的调速器。先稳定蒸汽机的输出速度。然后再加装变速齿轮来控制速度和倒车。

调速器杨凡选用了瓦特蒸汽机上的调速器,因为这个原理最简单。

气缸输出时同时带都一个根竖立的轴,这个轴上面安装了两个配重球体。气缸功率大时,转速快,就会把两个球体抡起来,这是因为离心力的原因。

球体上有连杆,球体向上运动就会通过比较复杂的连杆去带动蒸汽机出气口的阀门。如果速度过快了,配重球被抡起来太高,就会通过连杆减小蒸汽机的出气量。

这样速度就降下来了。

同理,如果出气少,转动的速度慢,球体的离心力不足,就会下落,就会带动连杆向下运动,把出气阀打开的大一些,这样多出汽,气缸就会加大运动速度。

所以,只要把调速器设定好,就可以稳定的输出固定的功率。这样子就把蒸汽机的孝喘病治好了。

这个原理非常简单,陈曦很快就掌握了,还带着学生们做出了一些改进。老匠师们手工打磨做好零件,然后安装上去,试用效果非常好。

变速箱就是完全用现代的废弃材料拼装了。这些零件和齿轮,现在的条件根本做不出来。

反正也是小规模使用,用废旧零件拼凑也能满足使用,至于本地化,等以后大规模使用时候再说。

第一艘,安装好了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